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诱人的风景:海外华文小说与“中国情结”(2)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奈保尔、拉什迪和石黑一雄被称为当代英国文学的“移民三雄”,可见,在这一标签下,地缘政治、文化边界、文学风格等都被降一格,而以书写语言“英

奈保尔、拉什迪和石黑一雄被称为当代英国文学的“移民三雄”,可见,在这一标签下,地缘政治、文化边界、文学风格等都被降一格,而以书写语言“英语”作为最大公约数。如果说,英语世界的“共和联邦文学”常围绕“宗主国”/殖民地的身份冲突、文化对抗为书写主题的话,那么,汉语/华文世界的“大同”文学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我们知道,目前学界所谈论的“华文文学”,是指中国大陆以外的世界各国使用华文创作的文学作品,譬如南洋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泰国以及欧美各国的华文创作,都可纳入“华文文学”的版图之中,华文文学发源中国文学,又有别于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保持着联动、对话甚至拮抗的张力。

前文述及的汉学家马汉茂,1967年获得汉学博士学位,但他当时却连汉语都讲不好,直到游学台湾,结识了当地的华语作家和文人,才算真正融入汉语文学圈,成为名副其实的“汉学家”。二十年后与马汉茂共同主持“现代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国际会议的刘绍铭,是1960年代台湾《现代文学》的核心编辑之一。这种跨国的文学合作,预示着华文文学天然具有的流通性和全球化,效仿詹姆逊的说法,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跨国大同主义时代的华文文学”。

追溯海外/世界华文文学的起源,台湾是不得不提的一个重镇。1960年春,当时就读于台大外文系的白先勇呼朋唤友,和欧阳子、李欧梵、王文兴、刘绍铭等十二位同仁共同编辑《现代文学》,掀开了台湾文学崭新的一页。1962年,白先勇在经历了丧母之痛后,飞抵美国,落脚爱荷华作家工作坊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此时,这位台湾“现代文学”的干将,才真正开启了自己的海外文学生涯。读者所津津乐道的《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名篇,皆在这一时期孕育,刊于《现代文学》,而后结集为“台北人”系列;与此同时,身居美国的白先勇又陆陆续续创作了以《谪仙记》等为代表的“纽约客”系列,聚焦的是流落海外的华人身世和遭遇。白先勇的短篇小说融古典叙事和现代主义为一炉,技法高超,语言典雅,文学史家夏志清曾言:“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於梨华和白先勇。”夏志清甚至断言:“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由是,白先勇的小说和汤婷婷、聂华苓、谭恩美及后辈作家哈金、严歌苓、薛忆沩等的作品一道,撑起了北美华文文学的璀璨画廊。

伟大的作家既创造着自己的“先驱”,也成为别人的先驱,卡夫卡如此,博尔赫斯更是如此。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语文学中,约瑟夫·康拉德和亨利·詹姆斯迁居英伦。他们既是“异乡人”,又凭借其作品,被后来无数的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青睐,成为英国文学中闪耀的明珠。比如爱尔兰小说家科尔姆·托宾,便以康拉德和亨利·詹姆斯为先驱和致敬对象。托宾以亨利·詹姆斯的英国经历和戏剧创作为题材,写了长篇小说《大师》,又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康拉德之心》(题目戏仿康拉德的名作《黑暗之心》),以纵横捭阖的行文,逐一批驳了奈保尔的《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和非洲小说家阿契贝的《非洲的形象:康拉德〈黑暗之心〉中的种族主义》对前辈作家康拉德的“诋毁”。康拉德就像本雅明《讲故事的人》说的“远行之人,必有故事可讲”。托宾为其辩护道,“他的小说触及了东方、西方、非洲、南美、马来西亚和英国”,“他是世界的客人,也是全然的全球化先锋派”。

有了英语文学这一谱系作为参照,再反观中国现代文学,我们或许可将华文文学也纳入到广义的中国现代文学脉络中,将二者进行勾连,便可发现其中错综复杂的渊源和传承。鲁迅早年留学日本的“仙台”经历和幻灯片事件,以及后来的弃医从文,放在这一海外华文文学的显微镜下,也便有了鲜明的“发生学”意义。甚至可以说,鲁迅这一代“五四”文人的经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彰显“海外经验”与“中国情结”紧密关联的事件,更不用提更早的康梁等人。此外,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老舍的海外生涯和《二马》《小坡的生日》等小说的关系,郁达夫长达七年的南洋流亡和《乱离杂诗》等旧体诗的创作,以及共和国成立前后离开大陆前往台湾和香港的姜贵与张爱玲,无不昭示着迁徙、出走及逃亡中的中国(华文)作家——尽管叙述对象各异,政治立场不同——和中国的血脉关系。中国的社会风俗、政治变迁乃至人情伦理,一度成为这些现代文人强烈关注和批判的对象。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将这一流落海外、情系中国的现象称为“感时忧国”或“中国情结”(Obsession with China),可谓一语中的。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0/1028/503.html



上一篇:辣椒:海外传来的“重口味”
下一篇:海外汽车KD项目管理的探索和思考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