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文摘·学术版》栏目[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收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征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刊物[05/29]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经典《园冶》在海外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序引:《园冶》与《天工开物》之悲剧性比较 明代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中古期的结束、近古期的开始,特别是中明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兴起,科学与文艺发展
序引:《园冶》与《天工开物》之悲剧性比较
明代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中古期的结束、近古期的开始,特别是中明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兴起,科学与文艺发展生气勃勃,成果丰硕而辉煌,显现出喜人的近代曙光。古文献学家、科学史学家胡道静在《古代科技典籍撷英》一文中,将这个时代称为“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个科学文化蓬勃发达的时代”,“政治上尖锐矛盾、社会经济方面急剧变革,以及文化上有西方近代科学输入的时代”。[1]362-363该文还提供了当时科技文化经典如《天工开物》等陆续问世的情况,计成的《园冶》,也以造园建筑学经典列于其间。
计成(1582—?),明末吴江松陵(属苏州)人,字无否,号否道人。少以绘名,性好搜奇,中途改事造园,崇祯辛未四年(1631)写成《园冶》一书,行文骈散结合,附图式235幅,共三卷。由于生计维艰,无力出版,书稿一搁凡三年,无奈只能由声名狼藉的阮大铖于崇祯甲戌七年(1634)刊刻并作序。阮大铖天启年间“依附于专权乱政的魏忠贤,结党营私,成为阉党骨干,专事陷害异己。崇祯时‘名挂逆案,失职久废’(《明史·奸臣传·马士英传》),匿居南京,妄图东山再起,但受阻于东林党和复社。弘光时,马士英执政,得任兵部尚书……对东林党和复社诸人日事报复,手段毒辣。后又乞降清朝,从清兵攻仙霞岭而死,为士林所不齿,留下百世骂名”。[2]38-39由此而累及《园冶》,致其遭“禁”,未被编入乾隆年间所修的《四库全书》,明珠蒙尘,光辉被掩三百余年,在国内濒近绝迹,几乎无人知晓。清代直至20世纪,明版《园冶》在全国图书馆仅存残本二:
其一是1930年北平图书馆购得残本卷二、卷三,缺卷一。梁洁指出:“彼时的‘北图藏本’今天已经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即今收入《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册451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保护古文献……甲库善本几经流转,先后运至上海、华盛顿,最后进入台北‘中央图书馆’。”[3]千万里流转海内外,此残本现藏中国台北。
其二是郑振铎先生所藏,缺卷二、卷三,仅存卷一,《兴造论》首行钤有章草朱文“长乐郑振铎藏书”方印。韦雨涓指出:“郑振铎1958年逝世后,家属将其遗书捐献国家图书馆。”[4]
明版《园冶》问世流转至今,可怜全国图书馆仅仅存此而已,且均残缺不全!《园冶》这种悲剧性的出版、传播历程,有似于晚其三年出版的工程技术学经典《天工开物》。这里拟从比较文化学视角简叙二书在国内遭“否(pǐ)”,时运大谬,而在海外却不断走红的历程。这一历程,在本文全面展开之前,先以《老子》“反者道之动”(四十章)[5]458,“祸兮福之所倚”(五十八章)[5]465的哲理概括作为序引。
在天下板荡不宁的明末,《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五试不第,依然一介寒儒。1634年(是年《园冶》刊印)出任江西分宜教谕,一面教学,一面整理资料,写成《天工开物》,但也无力出版。其书序写道:“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1]360确乎可伤可悲!后经友人资助,于1937年刊版印行。但同样遗憾的是,在长期的“工匠技艺流耳,君子不器”[6]的陋见歧视影响下,亦未被《四库全书》收入,它与《园冶》的命运,何其相似乃尔!
从此,《天工开物》在国内也默默无闻,若存若亡。据胡道静《〈天工开物〉及其作者宋应星》一文所叙,该书由民间流入日本和法国,日本明和八年(1771),菅生堂翻刻《天工开物》;而法兰西学院的汉学家儒莲则在1830年首次将此书部分翻译成法文,接着又陆续翻译了几个部分,于是风行西欧。
20世纪20年代,丁文江先生在日本发现菅生堂本《天工开物》后颇有感慨,写成《奉新宋长庚先生传》,国人才了解到我国在海外有这样一部宝贵的古典科技百科全书。这正如陈植先生1921年在日本其师本多静六博士处始见珍贵的明版全本《园冶》,其后写成《记明代造园家计成氏》一文[7],国人方知我国在海外有《园冶》这样一部奇书。无独有偶的是,《天工开物》由近代著名刻书家陶湘据日本菅生堂本校订重印(1927年、1929年),而《园冶》也经由陶湘在中国刻入《喜咏轩丛书》(1931年)。两部经典最早竟经陶氏而喜获奇遇,都由其刻印而与国人相见,这种对经典古籍的保存,可谓竭尽全力,功不可没!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1/0208/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