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文摘·学术版》栏目[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刊物[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征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收稿[05/29]
用新闻眼光发掘台湾海外旅游图书IP ——以马中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当前,在移动互联、多屏呈现的融媒体阅读引领下,内容生产供给侧正在经历整合、重组,内容生产传播的决策视野、决策机制也在经历深刻改变。传统新闻出版行业,边界日渐消弭、
当前,在移动互联、多屏呈现的融媒体阅读引领下,内容生产供给侧正在经历整合、重组,内容生产传播的决策视野、决策机制也在经历深刻改变。传统新闻出版行业,边界日渐消弭、业态互相融合,选题产生方式互相借鉴——比如图书出版围绕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符号标引,比如著名人物、事件、地标、作品、品牌等)发现新热点、阐述新价值,借鉴新闻行业“新闻价值六要素”(真实性、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策划图书选题。“隔行如隔山,隔山不隔理”。笔者曾经在党报担任记者多年,现为出版社责任编辑,倾向于将新闻“嗅觉”运用到图书策划中来,曾策划、组稿我国台湾地区著名“背包客”马中欣先生的系列海外“女游”书稿,如《背包客环球旅行走天下:女性自助旅行安全警示》《三毛之谜》。“文章合为时而著”,图书也要“合为时而出”,笔者认为,在“一带一路”“消费升级”“全民阅读”等新语境下,台湾地区海外旅游文学是值得祖国大陆图书出版同行发掘的一个“富矿”。 图书策划背景:“壮游”式微、“女游”兴起,是当代台湾海外旅游文学的“正在进行时” “女游书写”是我国台湾地区当代海外旅游文学的“正在进行时”。我国台湾地区的“女游书写”现象于祖国大陆而言,用“新闻价值”六要素的眼光看,也符合同文、同种、同构的“接近性”,不同于《孤独星球》。 所谓“女游书写”,是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陈室如教授总结当代台湾的海外旅游文学现状时提出来的概念。 与“女游”相对应的是“壮游”。“壮游”,是指传统中国社会君权父权结构下,男性修行成长的一项专权,所谓“男大思放、女大思炕”“好男儿志在四方”,是与“读千卷书”接续的实践特权。相对应的,传统女性的角色分配和扮演是相夫教子、坐等旷夫归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正是她们集体宿命的写照。 “壮游”曾独步近现代台湾海外旅游文学舞台二百年。二百年来,台湾人海外“壮游”,书写主题是清一色的“家国情怀”和“启蒙图强”。譬如,“壮游”的滥觞之作、道光年间澎湖举人蔡廷兰的《海南杂著》,就是台湾海外“壮游”的一个戏剧性开篇,是“一个士大夫以汉族中心意识建构起来的、杂糅了许多越南底层民众记忆的越南史论”①。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台湾地区由于近现代以来复杂的历史遭逢,例如1895年至1945年沦为日本殖民地从而形成特殊的日台关系,以及1945年国民党逃台以后至1988年(蒋经国去世,标志着“两蒋”戒严统治结束)期间所形成的特殊的美蒋关系,海外交往频仍,导致台湾的海外“壮游”书写呈现出与其作为中国普通一省的幅员、人口而言极其超沛的产量,IP代迭、佳作频出—— 在五十年“日据时代”,“壮游”的代表性IP和作品有:李春生(1838-1924)及其《东游六十四日随笔》、颜国年(1885-1937)及其《最近欧美旅行记》、林献堂(1881-1956)及其《环球游记》、杜聪明(1893-1986)及其《杜聪明博士世界旅游记》。这些游记,大多从儒家本位观察、描摹东洋、西洋光怪陆离的世相,主题多为“家国忧思”和“启蒙图强”。在美蒋时期,“反战”“反共”“反思”成了“壮游”书写的主题。主要IP和代表性作品有:吴浊流(1900-1976)及其《谈西说东》《环球吟草》《扶桑拾锦》《东南亚漫游记》等;还有台湾自由主义开山人物殷海光写的战后海外游记《西行漫记》,及其主编的《自由中国》杂志。 台湾的近现代,虽然也有“祖母级”的豪门名媛,譬如曾宝荪(曾国藩曾孙女)等加入海外旅游的书写,但IP群体基本属于男性政商文化精英。这是因为,精英与草根在文化学养、资源占有、社交空间上形同霄壤;并且,父权社会结构下男、女二元对立,“男动/女静、男主外/女主内、男中心/女边缘”的社会角色分配与扮演,使两性在心理空间、移动能力上相去云泥。 然而,白云苍狗,进入上世纪90年代,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首先是商业化传媒和互联网使“壮游”和书写走下神坛。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两蒋”威权统治结束,台湾政治生活“多党化”,意识形态和文学创作领域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开放大陆探亲之后,随着政策改变、经济条件改善,台湾正式进入‘全民旅游’时代,旅行书写在‘华航’‘长荣’等大型文学奖以及商业化模式炒作下,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②海外旅游不再是稀缺品,发达的商业传媒,以及“野蛮生长”的互联网,极大地消弭了地理疆界的障碍,消解了传统“壮游”书写的崇高。新生代作家兼文艺评论人钟怡雯认为,“网络改写了旅行的意义,跨界的冲击感降到最低,只要有网络,就没有太多的他方可言”,“在全球化的后现代,跨界的距离缩短了”。③ 旅游成为一种私人的消费行为,从而被时代重新赋予新的定义。台湾著名报人南方朔表示:“文明开创型旅行家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当代的旅人多半把旅行视为‘自我精神修炼’之旅。”④而著名诗人席慕蓉则说:“旅行的意义在脱离日常生活的轨道、在撤除界限、在放松自我、在融入他乡、在嬉游中的观察与反省。”⑤ 其次是,“女游”颠覆三观地成为台湾的社会热点、文学热点。“女游书写”的勃兴,除了缘于当代台湾的经济发展、西方思潮浸淫下的女权觉醒,还有历史性的渊源可溯。比如说,在国民党逃台之初,“性别化的文学类型与台湾当局意识形态结合之下,与‘女性特质’等同的抒情文学获得额外的正统性,并且在文学生产场域里分配到很大的发展空间”⑥。席慕蓉、三毛等早期杰出女性IP,也扮演了“女游书写”的教母。席慕蓉的乡愁散文、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等,影响了两代台湾“婴儿潮”女作家的书写风格,师法她们的女作家,如袁琼琼、苏伟贞、陈玉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评论认为,台湾当代女性摒弃过去男性“壮游”的家国思维,把海外游及书写当作一种自疗和自我成长的女权表达,“男游女怨”的文学传统早已不再。 IP开发落实:男性“履行家”马中欣“女游”系列组稿出版的始末 如果说前面谈的都是借鉴新闻价值要素观的“时新性”、地域“接近性”来策划选题,那么,下面谈的是,为什么我们要将马中欣—— 一个耄耋之年的台湾男性作为“女游”书写的IP来开发。 (一)真实性。资深“背包客”“当代徐霞客”“台湾第一勇脚”等标签注释了马中欣旅游书写的实践精神。海外旅游文学创作对实践要求高,作品的真实可信来源于马中欣这样的深度“履”行,而不是像某些旅游App靠“爬虫抓取”内容。马中欣几乎走遍了世界各地,深入190多个国家及地区……他在不惑之年选择了浪迹天涯,他是一个顽强的跋涉者,从帕米尔高原走来,向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战区奔去,南极冰海顶风天体浴,亚马孙河捕食吃人鱼。从未摘掉的贝雷帽和照相机伴随他行走在这个蓝色星球之上。他用行动诠释了探险旅行家求真求知的理性精神。⑦马中欣在海外“履”行圈知名度高,以致两次受中国国家海洋局邀请随科考队深入南极。 (二)显著性。马中欣是台湾知名度较高、蹭“女游”热度较早的IP。马中欣在台湾的“一炮打响”,缘于他曾实地踏访台湾“女游”作家三毛和丈夫荷西位于摩洛哥拉雍的旧居,并连推两本图书《三毛真相》(西苑出版社,1998年出版)、《三毛之谜》(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出版),认为三毛是一个沉浸于自我的人,“虚构了自己,也虚构了荷西”,引发攻讦,成为“网红”。几十年积累的数以TB计的一手海外背包客影像图文资料,使得马中欣写海外旅游文章游刃有余。联系到近年来东方女性海外行的安全问题是热点,我们遂建议作者将写作重点放在“女性海外自助游+安全”上。因为女性话题“百搭”,必然牵涉男性和其他方方面面。以他的经验,对女性全球自助游目的地进行全方位安全评估,介绍食、宿、行、购物、交往各方面的女性应知应会,手到擒来。这是我们策划出版此书的背景。 马中欣除了是一个海外旅游文学的IP人设,也是一个在大陆有广泛粉丝拥趸的社会活动家。他的图书,在当前出版社选题决策机制下,多采用合作包销形式推出,以笔者担任责编的《背包客环球旅行走天下——女性自助旅行安全警示》一书而言,短短半年,他在京沪两地高校作讲演之际即已经签售一空。他在本社出的《三毛之谜》,也曾在短期内脱销,因而重印、再版。在社交中捕捉新的选题,和读者建立信息反馈,然后又在新书中善于为自己造势,这是大陆作者缺乏的理念和做法。 (三)趣味性。从编辑审稿的角度看马中欣作为台湾IP的作品表达优势。以《背包客环球旅行走天下——女性自助旅行安全警示》为例,可以看出,从部件到字里行间,马中欣作为台湾作者的书稿构思和语言表达比较独特: 1.书稿部件繁多,叠床架屋,营销“套路”多。在《背包客环球旅行走天下》一书初稿交付时,附有9篇推荐序,加上自序,仅序言就有10篇之多,十分“港台做派”。除此之外,在书封、环衬、扉页都安排有内容侧重不同的作者简介和图书简介,甚至还有一幅头戴贝雷帽的作者素描。作者有自我营销的意识,相信多数出版社的责编是欢迎的。 2.从谋篇布局看,形散神不散,主题凝练集中。作者运用大量案例,立体化、有层次地论述了东方女性在海外旅游时的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以及涉人身安全的应急准备,按照“总-分-总”的叙事结构,将全书分为12章:《中国人昂首走向世界》《走路请看国旗》《闯天入地自己走游世界》《初级中级的旅行:平安合适逍遥浪漫》《高级探险的旅行:艰苦冒险出生入死》《漫漫旅程:抗拒偷抢骗杀》《绕走地球:通晓天文地理》《吃喝玩乐:享受自助情趣》《诚挚忠告:背包客经验分享》《老马识途:自助旅行的奇情浪漫》等章,附录为作者推荐的国内外背包客经适型客栈。 3.从写作修辞看,大量使用自贬型幽默,亲和力强。作为华人,马中欣解读海外风物,大陆读者会感觉到有“疏离”但不“违和”(不同于读《孤独星球》App中译版的生硬触碰),书稿行文朴实,修辞中大量使用示现和自贬式幽默,第一人称,于女性读者特别有亲和力和代入感。譬如: (1)书稿叙述作者当年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流浪迷路,野宿荒村猪圈:“这一夜的浪漫与蜘蛛、蟑螂、肥猪相伴,(我)睡得香浓知味。” (2)叙述作者当年夜宿亚马孙河流域食人部落:“整夜难以入眠……除了担心毒蛇毒虫,还想到‘奇恐那’族上年纪的是否还有‘吃人’习性;中国人的黄种鲜味,他们还未尝过,说不定很想尝个鲜呢,那岂不是自己送上门了,呵呵。” 另外,书稿的遣词造句方面,与祖国大陆不尽一致的台式语汇、语用也具有一定的表达张力,在遵守出版规范、保证读者理解读懂的前提下,我们也尽量予以保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阮光页说得好:“编辑(需要认识)‘编界’与质检‘罚点’的关系,需要防止过度改稿、损害文化多样性。”⑧编辑要为新语新词进入社会把关、放行,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客观上,马中欣书稿还存在台湾IP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差异性,例如论述海外“女游”安全的地区差异性时,涉嫌宣扬文化、民族和宗教优劣论;在涉中国主权和外交方面有不当表述,突出的如涉台自称、涉两岸的互称,不符合《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这些,都属于编辑必控、应控、可控的瑕疵。 结 语 境外游今后将成为全民文化习得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女游”也将成为今后的一种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⑨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启动新一轮“消费升级”,以及扩大开放、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公民海外游开放地区将越来越多、出境游人数将越来越多,关于深度海外行体验的境外游图书将持续热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同一文化圈下的我国台湾地区海外旅游文学,对于促进“全民阅读”,对于出版业同行开阔选题视野、优化生产供给,从为在海外日益走深、走远的中国读者提供文化滋养等层面看,都不无裨益。 注释: ①林淑慧:《旅游文学与文化》[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131页 ②陈美霞:《当代台湾旅行文学论述:大众文化与性别视野》[J],《华侨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③钟怡雯:《跨界之必要,书写之必要——从“旅行”到“旅行书写”》[M],载王晓初 朱文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④南方朔:《一个有风格底作家的诞生》[M],载王盛弘:《慢慢走》,(台北)二鱼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27页 ⑤席慕蓉:《国境在远方——第一届华航旅行文学奖精选作品集》[M],(台北)元尊文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9页 ⑥张诵圣:《当代台湾文学场域》[M],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76页 ⑦马中欣:《背包客环球旅行走天下》[M],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版,第4-5页、第8-9页、第15-17页 ⑧阮光页:《编辑的“编界”与质检的“罚点”》[J],《编辑学刊》,2016年第1期 ⑨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J],《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3月23日 当前,在移动互联、多屏呈现的融媒体阅读引领下,内容生产供给侧正在经历整合、重组,内容生产传播的决策视野、决策机制也在经历深刻改变。传统新闻出版行业,边界日渐消弭、业态互相融合,选题产生方式互相借鉴——比如图书出版围绕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符号标引,比如著名人物、事件、地标、作品、品牌等)发现新热点、阐述新价值,借鉴新闻行业“新闻价值六要素”(真实性、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策划图书选题。“隔行如隔山,隔山不隔理”。笔者曾经在党报担任记者多年,现为出版社责任编辑,倾向于将新闻“嗅觉”运用到图书策划中来,曾策划、组稿我国台湾地区著名“背包客”马中欣先生的系列海外“女游”书稿,如《背包客环球旅行走天下:女性自助旅行安全警示》《三毛之谜》。“文章合为时而著”,图书也要“合为时而出”,笔者认为,在“一带一路”“消费升级”“全民阅读”等新语境下,台湾地区海外旅游文学是值得祖国大陆图书出版同行发掘的一个“富矿”。图书策划背景:“壮游”式微、“女游”兴起,是当代台湾海外旅游文学的“正在进行时”“女游书写”是我国台湾地区当代海外旅游文学的“正在进行时”。我国台湾地区的“女游书写”现象于祖国大陆而言,用“新闻价值”六要素的眼光看,也符合同文、同种、同构的“接近性”,不同于《孤独星球》。所谓“女游书写”,是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陈室如教授总结当代台湾的海外旅游文学现状时提出来的概念。与“女游”相对应的是“壮游”。“壮游”,是指传统中国社会君权父权结构下,男性修行成长的一项专权,所谓“男大思放、女大思炕”“好男儿志在四方”,是与“读千卷书”接续的实践特权。相对应的,传统女性的角色分配和扮演是相夫教子、坐等旷夫归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正是她们集体宿命的写照。“壮游”曾独步近现代台湾海外旅游文学舞台二百年。二百年来,台湾人海外“壮游”,书写主题是清一色的“家国情怀”和“启蒙图强”。譬如,“壮游”的滥觞之作、道光年间澎湖举人蔡廷兰的《海南杂著》,就是台湾海外“壮游”的一个戏剧性开篇,是“一个士大夫以汉族中心意识建构起来的、杂糅了许多越南底层民众记忆的越南史论”①。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台湾地区由于近现代以来复杂的历史遭逢,例如1895年至1945年沦为日本殖民地从而形成特殊的日台关系,以及1945年国民党逃台以后至1988年(蒋经国去世,标志着“两蒋”戒严统治结束)期间所形成的特殊的美蒋关系,海外交往频仍,导致台湾的海外“壮游”书写呈现出与其作为中国普通一省的幅员、人口而言极其超沛的产量,IP代迭、佳作频出——在五十年“日据时代”,“壮游”的代表性IP和作品有:李春生(1838-1924)及其《东游六十四日随笔》、颜国年(1885-1937)及其《最近欧美旅行记》、林献堂(1881-1956)及其《环球游记》、杜聪明(1893-1986)及其《杜聪明博士世界旅游记》。这些游记,大多从儒家本位观察、描摹东洋、西洋光怪陆离的世相,主题多为“家国忧思”和“启蒙图强”。在美蒋时期,“反战”“反共”“反思”成了“壮游”书写的主题。主要IP和代表性作品有:吴浊流(1900-1976)及其《谈西说东》《环球吟草》《扶桑拾锦》《东南亚漫游记》等;还有台湾自由主义开山人物殷海光写的战后海外游记《西行漫记》,及其主编的《自由中国》杂志。台湾的近现代,虽然也有“祖母级”的豪门名媛,譬如曾宝荪(曾国藩曾孙女)等加入海外旅游的书写,但IP群体基本属于男性政商文化精英。这是因为,精英与草根在文化学养、资源占有、社交空间上形同霄壤;并且,父权社会结构下男、女二元对立,“男动/女静、男主外/女主内、男中心/女边缘”的社会角色分配与扮演,使两性在心理空间、移动能力上相去云泥。然而,白云苍狗,进入上世纪90年代,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首先是商业化传媒和互联网使“壮游”和书写走下神坛。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两蒋”威权统治结束,台湾政治生活“多党化”,意识形态和文学创作领域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开放大陆探亲之后,随着政策改变、经济条件改善,台湾正式进入‘全民旅游’时代,旅行书写在‘华航’‘长荣’等大型文学奖以及商业化模式炒作下,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②海外旅游不再是稀缺品,发达的商业传媒,以及“野蛮生长”的互联网,极大地消弭了地理疆界的障碍,消解了传统“壮游”书写的崇高。新生代作家兼文艺评论人钟怡雯认为,“网络改写了旅行的意义,跨界的冲击感降到最低,只要有网络,就没有太多的他方可言”,“在全球化的后现代,跨界的距离缩短了”。③旅游成为一种私人的消费行为,从而被时代重新赋予新的定义。台湾著名报人南方朔表示:“文明开创型旅行家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当代的旅人多半把旅行视为‘自我精神修炼’之旅。”④而著名诗人席慕蓉则说:“旅行的意义在脱离日常生活的轨道、在撤除界限、在放松自我、在融入他乡、在嬉游中的观察与反省。”⑤其次是,“女游”颠覆三观地成为台湾的社会热点、文学热点。“女游书写”的勃兴,除了缘于当代台湾的经济发展、西方思潮浸淫下的女权觉醒,还有历史性的渊源可溯。比如说,在国民党逃台之初,“性别化的文学类型与台湾当局意识形态结合之下,与‘女性特质’等同的抒情文学获得额外的正统性,并且在文学生产场域里分配到很大的发展空间”⑥。席慕蓉、三毛等早期杰出女性IP,也扮演了“女游书写”的教母。席慕蓉的乡愁散文、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等,影响了两代台湾“婴儿潮”女作家的书写风格,师法她们的女作家,如袁琼琼、苏伟贞、陈玉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评论认为,台湾当代女性摒弃过去男性“壮游”的家国思维,把海外游及书写当作一种自疗和自我成长的女权表达,“男游女怨”的文学传统早已不再。IP开发落实:男性“履行家”马中欣“女游”系列组稿出版的始末如果说前面谈的都是借鉴新闻价值要素观的“时新性”、地域“接近性”来策划选题,那么,下面谈的是,为什么我们要将马中欣—— 一个耄耋之年的台湾男性作为“女游”书写的IP来开发。(一)真实性。资深“背包客”“当代徐霞客”“台湾第一勇脚”等标签注释了马中欣旅游书写的实践精神。海外旅游文学创作对实践要求高,作品的真实可信来源于马中欣这样的深度“履”行,而不是像某些旅游App靠“爬虫抓取”内容。马中欣几乎走遍了世界各地,深入190多个国家及地区……他在不惑之年选择了浪迹天涯,他是一个顽强的跋涉者,从帕米尔高原走来,向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战区奔去,南极冰海顶风天体浴,亚马孙河捕食吃人鱼。从未摘掉的贝雷帽和照相机伴随他行走在这个蓝色星球之上。他用行动诠释了探险旅行家求真求知的理性精神。⑦马中欣在海外“履”行圈知名度高,以致两次受中国国家海洋局邀请随科考队深入南极。(二)显著性。马中欣是台湾知名度较高、蹭“女游”热度较早的IP。马中欣在台湾的“一炮打响”,缘于他曾实地踏访台湾“女游”作家三毛和丈夫荷西位于摩洛哥拉雍的旧居,并连推两本图书《三毛真相》(西苑出版社,1998年出版)、《三毛之谜》(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出版),认为三毛是一个沉浸于自我的人,“虚构了自己,也虚构了荷西”,引发攻讦,成为“网红”。几十年积累的数以TB计的一手海外背包客影像图文资料,使得马中欣写海外旅游文章游刃有余。联系到近年来东方女性海外行的安全问题是热点,我们遂建议作者将写作重点放在“女性海外自助游+安全”上。因为女性话题“百搭”,必然牵涉男性和其他方方面面。以他的经验,对女性全球自助游目的地进行全方位安全评估,介绍食、宿、行、购物、交往各方面的女性应知应会,手到擒来。这是我们策划出版此书的背景。马中欣除了是一个海外旅游文学的IP人设,也是一个在大陆有广泛粉丝拥趸的社会活动家。他的图书,在当前出版社选题决策机制下,多采用合作包销形式推出,以笔者担任责编的《背包客环球旅行走天下——女性自助旅行安全警示》一书而言,短短半年,他在京沪两地高校作讲演之际即已经签售一空。他在本社出的《三毛之谜》,也曾在短期内脱销,因而重印、再版。在社交中捕捉新的选题,和读者建立信息反馈,然后又在新书中善于为自己造势,这是大陆作者缺乏的理念和做法。(三)趣味性。从编辑审稿的角度看马中欣作为台湾IP的作品表达优势。以《背包客环球旅行走天下——女性自助旅行安全警示》为例,可以看出,从部件到字里行间,马中欣作为台湾作者的书稿构思和语言表达比较独特:1.书稿部件繁多,叠床架屋,营销“套路”多。在《背包客环球旅行走天下》一书初稿交付时,附有9篇推荐序,加上自序,仅序言就有10篇之多,十分“港台做派”。除此之外,在书封、环衬、扉页都安排有内容侧重不同的作者简介和图书简介,甚至还有一幅头戴贝雷帽的作者素描。作者有自我营销的意识,相信多数出版社的责编是欢迎的。2.从谋篇布局看,形散神不散,主题凝练集中。作者运用大量案例,立体化、有层次地论述了东方女性在海外旅游时的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以及涉人身安全的应急准备,按照“总-分-总”的叙事结构,将全书分为12章:《中国人昂首走向世界》《走路请看国旗》《闯天入地自己走游世界》《初级中级的旅行:平安合适逍遥浪漫》《高级探险的旅行:艰苦冒险出生入死》《漫漫旅程:抗拒偷抢骗杀》《绕走地球:通晓天文地理》《吃喝玩乐:享受自助情趣》《诚挚忠告:背包客经验分享》《老马识途:自助旅行的奇情浪漫》等章,附录为作者推荐的国内外背包客经适型客栈。3.从写作修辞看,大量使用自贬型幽默,亲和力强。作为华人,马中欣解读海外风物,大陆读者会感觉到有“疏离”但不“违和”(不同于读《孤独星球》App中译版的生硬触碰),书稿行文朴实,修辞中大量使用示现和自贬式幽默,第一人称,于女性读者特别有亲和力和代入感。譬如:(1)书稿叙述作者当年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流浪迷路,野宿荒村猪圈:“这一夜的浪漫与蜘蛛、蟑螂、肥猪相伴,(我)睡得香浓知味。”(2)叙述作者当年夜宿亚马孙河流域食人部落:“整夜难以入眠……除了担心毒蛇毒虫,还想到‘奇恐那’族上年纪的是否还有‘吃人’习性;中国人的黄种鲜味,他们还未尝过,说不定很想尝个鲜呢,那岂不是自己送上门了,呵呵。”另外,书稿的遣词造句方面,与祖国大陆不尽一致的台式语汇、语用也具有一定的表达张力,在遵守出版规范、保证读者理解读懂的前提下,我们也尽量予以保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阮光页说得好:“编辑(需要认识)‘编界’与质检‘罚点’的关系,需要防止过度改稿、损害文化多样性。”⑧编辑要为新语新词进入社会把关、放行,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客观上,马中欣书稿还存在台湾IP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差异性,例如论述海外“女游”安全的地区差异性时,涉嫌宣扬文化、民族和宗教优劣论;在涉中国主权和外交方面有不当表述,突出的如涉台自称、涉两岸的互称,不符合《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这些,都属于编辑必控、应控、可控的瑕疵。结 语境外游今后将成为全民文化习得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女游”也将成为今后的一种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⑨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启动新一轮“消费升级”,以及扩大开放、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公民海外游开放地区将越来越多、出境游人数将越来越多,关于深度海外行体验的境外游图书将持续热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同一文化圈下的我国台湾地区海外旅游文学,对于促进“全民阅读”,对于出版业同行开阔选题视野、优化生产供给,从为在海外日益走深、走远的中国读者提供文化滋养等层面看,都不无裨益。注释:①林淑慧:《旅游文学与文化》[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131页②陈美霞:《当代台湾旅行文学论述:大众文化与性别视野》[J],《华侨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③钟怡雯:《跨界之必要,书写之必要——从“旅行”到“旅行书写”》[M],载王晓初 朱文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④南方朔:《一个有风格底作家的诞生》[M],载王盛弘:《慢慢走》,(台北)二鱼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27页⑤席慕蓉:《国境在远方——第一届华航旅行文学奖精选作品集》[M],(台北)元尊文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9页⑥张诵圣:《当代台湾文学场域》[M],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76页⑦马中欣:《背包客环球旅行走天下》[M],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版,第4-5页、第8-9页、第15-17页⑧阮光页:《编辑的“编界”与质检的“罚点”》[J],《编辑学刊》,2016年第1期⑨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J],《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3月23日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0/052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