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海外华裔生存现状:在中国与迁入国之间夹缝求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侨居海外却得不到归属感,寻根中国却找不回亲切感,在中国与迁入国之间,海外华裔们夹缝求存的的生活现状值得深思。 华裔,生活在异国他乡拥有异国国籍的中国面孔。提到这类人

侨居海外却得不到归属感,寻根中国却找不回亲切感,在中国与迁入国之间,海外华裔们夹缝求存的的生活现状值得深思。

华裔,生活在异国他乡拥有异国国籍的中国面孔。提到这类人,流露出羡慕之情的人不在少数,认为他们随祖辈远赴重洋,在国外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做着轻而易举的工作,享受着优渥的薪水和福利待遇。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留学》记者带你走进华裔群体,追踪华裔的生存现状。

华裔:世界人口迁移史上的“中国力量”

中国第一代海外移民始于汉朝。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了沟通西域的交通,这一时期的中国与西域各国往来频繁,互通有无。自汉朝始,从中国到东南亚和印度、斯里兰卡的海上交通也逐渐成行,极大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商贸往来,人口的频繁流动,加速了第一代海外移民的产生。

到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和开放的对外政策,让中外交流达到鼎盛。这一时期,大量外国人来华,也有很多人去到国外,他们在国外被称为“唐人”,而这一称呼,也被沿用至今。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移民东南亚是在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特别是在16世纪、17世纪,西方国家相继侵入东南亚各地以后,随着东南亚各国逐步沦为殖民地,中国人主要作为劳动力而移居东南亚,跟随已定居海外的亲友赴东南亚学习做生意或从事劳工。

近代以来,随着两次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展开,世界范围内融合逐渐加深。而此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国时期,经济萧条,战乱频繁,民怨沸天,很多人选择逃乡避难,移居海?外。

“二战”以后,各国纷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由知识爆炸积累起来的巨大科技推动力,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业的多样化发展,极大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移逐步加剧。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安逸的生活环境成为中国人移居海外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的主要迁移国是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

华裔“二代”在文化、身份上普遍存疑

在美国本土最大的在线论坛Reddit上,一位名叫ArmorUSA的网友曾经发布过这样一篇文章《美华裔二代致父母:不要为你们的“美国梦”断送我们的未来!》。这位网友7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后来毕业于常春藤大学。他在文章中直指移民美国的中国父母的“移民梦”,他认为很多中国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一厢情愿的移民美国,而实际上他们对美国的了解很片面,这种片面性一定程度上断送了孩子的未来。

在文章中,他提及“关于ABC(美国出生的华人)的生活真相他们从来没接触过”。?ArmorUSA还指出,多数ABC只是长了一张炎黄子孙的脸,但对于中文他们一句也说不出来,很多中国留学生因此嘲笑他们,为什么长着中国人的脸却不会说中国话;而对于美国主流文化,他们似乎正在遭受这种永久性的文化隔阂,即使他们的英语跟白人一样流利,但由于他们长了一张中国脸,致使他们很难融入美国主流文化,有的ABC小时候还可以交到各个族群的朋友,但从初中和高中时,就经常会受其他种族孩子的欺负,成年以后更是很少能看到ABC能在主流白人圈子里如鱼得水。

这种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也不被中国人接纳的尴尬局面让他们进退两难。而这种困局也是很多家长所不理解的,长此以往,“在美国的ABC普遍遭受更隐形的心理迫害。”在工作职场上,ArmorUSA称自己曾在纽约和香港的投行工作过,他发现ABC“不伦不类”的身份在商业、政治、法律、创业甚至科技界均有很大劣势。由于这些领域的发展很依赖和与客户、政客和投资者打成一片,所以白人和在中国长大的孩子都混得风声水起,他们可以搭建圈子,有锦绣前途,但ABC的背景与美国和中国背景都无法对接,“对有野心的ABC来说这是个莫大的问题!”无独有偶,ArmorUSA的经历并不是个例,类似ArmorUSA经历的案例也不只出现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也随处可见,甚至近在新加坡的华人也有这种困扰。

Shurong:英国人的小集体,几乎融不进去

Shurong是一名英国大三学生,在很小的时候随爸爸移民英国。几年下来她似乎已经适应了英国的生活,她喜欢英国的教育方式,“英国这边是在8年级之前,所有学的东西都是一点点教的。算是边学边玩的那种氛围。没有什么教科书。如果是数学的话,布置的作业一般是一个礼拜之后再交。偶尔数学老师会发类似游戏的数学作业。有任何不懂的内容老师都很愿意用他们的午休时间来解答。老师和学生互动更像是朋友。”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0/0805/400.html



上一篇:关于新征程下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思考
下一篇:海外苗族研究文献代表性作品简析<sup>*</sup>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