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当代海外的道教艺术展览(2)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1 《仙界——中国艺术中的道教》1988 年 图2 《道教与中国艺术》2000 年 图5(唐)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大阪市立美术馆

图1 《仙界——中国艺术中的道教》1988 年

图2 《道教与中国艺术》2000 年

图5(唐)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图3 《老子像》 南宋 纸本水墨岡山县立美术馆藏

图4 《关圣帝君像》清代 纸本设色京都万福寺藏

李特在开篇题为《道教与中国艺术》的文章中,对在中国文化历史背景下的道教哲学、宇宙论和宗教进行了很好的介绍。该图录收入的其他学者的论述也非常精彩,代表了当代道教艺术研究的最高水平。

施舟人的《道:道的故事》,对道教的历史进行了开创性的描述,是他数十年艰苦研究的成果展示。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精辟的论述,聚焦于老子和道德经的意义。施舟人还讨论了早期道教团体编制成文的戒律中道教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虽然文中关于道教思想和道教艺术之间的联系只举了很少的例子,但这些例子非常的生动有趣。例如,施舟人强调了一些艺术家与道教之间产生联系的重要性,如顾恺之(345-406)和黄公望(1269-1354)也有研习道教的经历。[3]361-267

图6 《道教三尊像》北魏(采自张国维:《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的中国部分佛道石造像》,《文物世界》2006 年第1 期)

图7 《玉皇大帝与天神》(局部)明代 绢本水彩 216 cm×103cm巴黎国立集美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图8 《关帝坐像》清代瓷29cm×12.5cm×6.5cm巴黎国立集美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南希的《道教建筑》以道教宫观和神龛为例,介绍了道教建筑的建筑形式与设计思想。道教宫观在布局和安排上都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结构,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形式为道教建筑专门的样式。然而,道教建筑在回廊的设计上却有着许多不同的类型,从宫观到殿宇以及神龛等等,这些都构成了活跃道教建筑环境的一部分。文章对于道教建筑创建性的描述极为生动,广泛而又全面。[3]279

巫鸿在专题讨论《早期道教艺术:五斗米道的视觉文化》中指出:“据考证,早在公元二、三世纪,早期的‘天师道’或‘五斗米道’就活跃于四川的中部和西南部,但到目前为止,鲜有艺术品能够证实这种文字上的说法。文章重点描述了这类艺术品,尤其以崖墓、线刻石棺以及描绘有仙境的铜镜等艺术遗存上的图像重点分析,插图精美,文献详实,为描绘早期道教概念世界提供了新的启示。”[5]306

伊佩霞在《道教和宋徽宗的艺术之歌》中,通过分析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将徽宗以道教与美术并重的实践者的身份,重新审视了这位皇帝对于道教的扶持。

该图录中收集了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的图片,并且每一幅图片都附有详细的注释,为读者提供了阅读条件。这本书中还附有道教圣山和圣地的地图,以及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是西方学者向西方世界介绍道教的一项重要成果。

二、日本道教艺术展览

日本的道教研究开始于19 世纪后期,借助于明治维新以来对儒释二教的研究势头,道教开始受到日本学界的重视,并逐渐成为中国汉学研究新的热点。

2009 年,日本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道教美术展,分别在东京、大阪和长崎展出。这次展览是以“不为人知的道教世界”为主题。展览展出了330 件作品,基本来自于日本私人以及公立博物馆收藏的与道教有关的艺术作品。这些道教艺术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有十一矅星君、仙人像、身穿道服的老子像(图3)、阎王像等,还有道教符箓、关帝、妈祖信仰等。

除了源自中国的道教美术品外,还有一些在日本各个时代制作的道教美术品,结合了来自日本佛教或神道教的影响,这个展览扩大了道教美术的定义。[4]例如,以《阴阳道》为代表的艺术作品,研究者认为表现出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中已融入了道教信仰。又如,以关帝为代表的图像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神灵已经纳入道教的神仙体系,说明了道教信仰与民间信仰融为一体广为流传的现象。这些神像,通过木刻板画等艺术形式传入日本,产生巨大影响。同时推出了更加广阔的学术视野,说明道教思想的传播不止步于道教艺术,中国传统医术和占卜术也传入日本进行了融合(图4)。

这些展品中,有一部分是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馆藏,数量比较大,是珍贵的中国文物。中国美术品中,阿部房次郎的收藏(阿部藏品)和山口谦四郎的收藏(山口藏品)又是其最主要的馆藏。著名收藏家阿部房次郎曾于昭和十七年(1942)将其毕生收藏的160 件中国古画捐赠予大阪市立美术馆(图5),其中不乏有《传王维伏生授经图》这样的瑰宝。实业家山口谦四郎的收藏在众多藏家中显得较为特别,当藏家争相收购中国书画时,他却收藏了大量南北朝时期大同、洛阳、长安这些重要城市的佛、道石造像,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是四尊形态各异的道教造像。[5]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0/1013/477.html



上一篇:海外经典案例,不同地域各自精彩
下一篇:华语流行音乐中的新马音乐人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