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从影片《孔子》谈中国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2)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孔子的育人理念——因人施教、师爱如山 影片中,子路在路上遇到季府的武士追杀陪葬的小奴漆思弓,毫不犹豫拔剑相助,可面对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孔子的育人理念——因人施教、师爱如山

影片中,子路在路上遇到季府的武士追杀陪葬的小奴漆思弓,毫不犹豫拔剑相助,可面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子路也为难了,担心孔子的嗔怪,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孔子却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何谓“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何谓“身教胜于言教”?面对三环的跋扈,孔子给他的弟子们上了真实的一课。相传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孔子对其弟子的性情可谓是了如指掌,对于他们的教育、管理也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恰如其分,在社会影响极大。不仅如此,孔子还以身立教,影片的这一幕展示在观者面前的不仅只是对其弟子的见义勇为及时予以肯定,同时也是勇于承担危险,在弟子们以及世人面前做出的表率。

再如,子路收到卫国新君的赏识,被邀请做卫国蒲邑的大夫,孔子得到这一消息,非但没有高兴,相反却加以阻拦。孔子严肃地对子路讲:“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当得知子路去意已定,孔子曰:“为政不能急于求成”“文武之道,为政要有张有弛。”“至高境界是仁和”“不可强求一律,凡事宽和,务实、务本,和而不同。”孔子的谆谆教诲正是出于对弟子慈父般的大爱。子路逞强好胜的性格着实让孔子担心,这是孔子从心底发出的肺腑之言,但他又非常尊重子路的选择,尽管他真的不希望子路出仕卫国。事情也果不出孔子所料:子路为保护卫国的幼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奋力迎击敌人,最终战死沙场。当得知这一噩耗,孔子悲痛欲绝:“壮哉!子路,不愧为真君子!”世人清楚地看到:孔子对其弟子们的为人处世非常了解,是那么的了如指掌。早在先秦·管仲的《管子·大匡》中就有:“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孔子正是这样,把慈父般的大爱都给予了他的弟子们。孔子政治失意,被迫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四处碰壁,但就是因为他的大爱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弟子们,在危难到来的时候,他的弟子们依然不离不弃,跟其左右形影不离。任凭环境多险恶,打击多大,孔子都信心百倍,传道授业不息。

三、孔子思想对世人的影响

(一)孔子思想在国内的影响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几千年来仍被人们代代传颂。孔子集中国文化之大成,一直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例如: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均是后人的楷模。其热心教育、诲人不倦的精神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早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也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二)孔子思想在海外的影响

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1883—1969)以世界的目光在其《大哲学家》一书中,列举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再从中挑选出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为最具影响力的“思想范式的创建者”。从中可见,孔子思想已经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籍,可以说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先哲,而且影响着世界,是全人类的老师。影片中,孔子感叹:未完成“礼乐仁和”的梦想,也只能托付给未来了。此时,他眼神迷茫,内心充满无奈与期盼。为了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2004年,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主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世人对中国文化的厚爱,孔子学院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据国家汉办官网报道: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彰显了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了新的正能量,更是孔子大爱思想的继承和延伸。

影片《孔子》一幕幕的影像不断在脑海回放,“礼乐仁和”的梦想激励着人们不断从传统中国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和而不同”的理念,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让世界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

[1] 陈吉德.影视编剧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精神象征符号之一,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文化等多个领域,也随着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让世界越来越了解。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但孔子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是神。法国电影评论家巴赞曾讲到,电影是一种再现世界现实原貌的神话。影片中截取孔子人生中的一段历史,把孔子的仁爱思想、救世的理想,以及怀才不遇、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展现得一览无余,打破了世人心灵深处孔子完美无缺的神话形象。一、孔子的仁爱、仁德思想(一)孔子以仁爱治国影片《孔子》所截取的时代:外有戎狄入侵,内有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鲁国政权被三桓掌控,他们为所欲为、嚣张跋扈,却与孔子的仁政、德治、仁爱思想狭路相逢。孔子就是要用仁爱、仁德,用大爱拯救鲁国,尽管在那样的乱世,孔子仍想方设法弘扬仁爱思想,很多人也因此深深地打上了仁爱的烙印。片中,孔子为了实现“礼乐仁和”的梦想,他不仅传道授业、专心培养学生,还坚持用周礼治国,任中都宰不过一年光景,让中都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局面,这也印证了影片中孔子所说的:“用周礼治国,一年可有小成,三年必有大成。”也正是他的这一思想真正让鲁君折服了,从一介布衣,接连被提拔为中都宰、大司寇、代国相,也让鲁君看到了希望。孔子在谈到如何治理鲁国,如何让鲁国强大起来时,有一段话让人记忆犹新:“百姓知廉耻、有品格、选贤能、修信用,贼不作、谋不用……男人安本分,女人有归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大同。”孔子不是效法齐国以刑罚让百姓惧怕来治理国家,而是要以德、以礼,让国家强大,让百姓安居。然而当时的鲁国现状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孔子的理想与现实社会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真可谓世事难料。掌控鲁国政权的三桓——季氏、叔氏、孟氏,并不愿意看到鲁君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当孔子雄心勃勃地要重整鲁国,推行礼制,实现天下大同,彻底改变鲁国局面之时,鲁君却没有看透齐国费尽心机的离间,也禁不住三桓的威胁恐吓,轻易就强迫孔子放弃“堕三都”计划。尽管孔子的政治理念、仁爱思想是那么美好,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却是那么的无助、无奈,早已变得苍白无力。世人之所以尊称孔子为“圣人”,就在于他与常人的不同,孔子坚信天下大同的社会迟早会实现,他要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了解仁者爱人的理念,于是,孔子毅然离开鲁国, 告别安稳的生活,踏上周游列国之路,尽管路途凶险,他却一定要去实现他的伟大的理想抱负。(二)孔子以仁德服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影片中“活祭”中又一感人的片段,为救季府一个陪葬的小奴,不惜得罪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武士,甚至冒死请求废除以活人陪葬的恶习,这一举措震动了朝野。“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社会的动荡不安,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孔子并非只想救出逃奴漆思弓一人,他想到的是这一恶习带来的后患,想到的是鲁国的百姓。他不怕世俗的压力,不惧三桓的势力,冒死向鲁君谏言,并以此为契机,变古改制、推陈出新,凭借他的仁德的理念,让反对势力哑口无言,从根本上彻底废除了在鲁国实行多年的“古理”——以活人陪葬的恶俗。孔子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仁德大爱,竭尽全力挽救身处灾难中的人们,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奴,这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魅力。再如,卫国的君夫人南子,美丽、淫荡却深谙政治,连她自己都认为是名声不好的女人,她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她是卫国真正的政权的掌控者。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其内心深处早已确认孔子“是有本事的人”。卫国也不惜重金礼贤下士。南子这样放荡不羁的女人在孔子面前,却没有了一丝强势,也只有跪地拜师的份了。孔子的人格魅力、仁德理念,让南子从心底发出了慨叹:“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可见,无论是谁,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权势者,在正直善良的孔子的仁德、大爱面前,瞬间都变得渺小了,也都只有钦佩和洗耳恭听了。除此之外,“夹谷之会”又从另一个方面勾画出孔子面对一贯恃强凌弱的齐国,凭借他的仁德之心、凭借他的大爱思想,不仅没有丝毫的惧怕、退让,相反还对盛气凌人的齐君晓之以理、据理力争,迫使齐国君臣在他的“君子无戏言,言必信、行必果”的仁德理念下,信其德行、以礼相待,并宣布永弃干戈。孔子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成功收复失地——汶上三城。二、孔子的育人理念——因人施教、师爱如山影片中,子路在路上遇到季府的武士追杀陪葬的小奴漆思弓,毫不犹豫拔剑相助,可面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子路也为难了,担心孔子的嗔怪,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孔子却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何谓“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何谓“身教胜于言教”?面对三环的跋扈,孔子给他的弟子们上了真实的一课。相传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孔子对其弟子的性情可谓是了如指掌,对于他们的教育、管理也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恰如其分,在社会影响极大。不仅如此,孔子还以身立教,影片的这一幕展示在观者面前的不仅只是对其弟子的见义勇为及时予以肯定,同时也是勇于承担危险,在弟子们以及世人面前做出的表率。再如,子路收到卫国新君的赏识,被邀请做卫国蒲邑的大夫,孔子得到这一消息,非但没有高兴,相反却加以阻拦。孔子严肃地对子路讲:“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当得知子路去意已定,孔子曰:“为政不能急于求成”“文武之道,为政要有张有弛。”“至高境界是仁和”“不可强求一律,凡事宽和,务实、务本,和而不同。”孔子的谆谆教诲正是出于对弟子慈父般的大爱。子路逞强好胜的性格着实让孔子担心,这是孔子从心底发出的肺腑之言,但他又非常尊重子路的选择,尽管他真的不希望子路出仕卫国。事情也果不出孔子所料:子路为保护卫国的幼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奋力迎击敌人,最终战死沙场。当得知这一噩耗,孔子悲痛欲绝:“壮哉!子路,不愧为真君子!”世人清楚地看到:孔子对其弟子们的为人处世非常了解,是那么的了如指掌。早在先秦·管仲的《管子·大匡》中就有:“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孔子正是这样,把慈父般的大爱都给予了他的弟子们。孔子政治失意,被迫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四处碰壁,但就是因为他的大爱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弟子们,在危难到来的时候,他的弟子们依然不离不弃,跟其左右形影不离。任凭环境多险恶,打击多大,孔子都信心百倍,传道授业不息。三、孔子思想对世人的影响(一)孔子思想在国内的影响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几千年来仍被人们代代传颂。孔子集中国文化之大成,一直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例如: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均是后人的楷模。其热心教育、诲人不倦的精神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早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也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二)孔子思想在海外的影响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1883—1969)以世界的目光在其《大哲学家》一书中,列举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再从中挑选出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为最具影响力的“思想范式的创建者”。从中可见,孔子思想已经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籍,可以说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先哲,而且影响着世界,是全人类的老师。影片中,孔子感叹:未完成“礼乐仁和”的梦想,也只能托付给未来了。此时,他眼神迷茫,内心充满无奈与期盼。为了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2004年,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主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世人对中国文化的厚爱,孔子学院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据国家汉办官网报道: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彰显了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了新的正能量,更是孔子大爱思想的继承和延伸。影片《孔子》一幕幕的影像不断在脑海回放,“礼乐仁和”的梦想激励着人们不断从传统中国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和而不同”的理念,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让世界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参考文献:[1] 陈吉德.影视编剧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0/1013/480.html



上一篇:婺剧,中华传统的优美惊艳海外
下一篇:《山海经》里的海外奇遇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