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从影片《孔子》谈中国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精神象征符号之一,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精神象征符号之一,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文化等多个领域,也随着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让世界越来越了解。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但孔子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是神。法国电影评论家巴赞曾讲到,电影是一种再现世界现实原貌的神话。影片中截取孔子人生中的一段历史,把孔子的仁爱思想、救世的理想,以及怀才不遇、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展现得一览无余,打破了世人心灵深处孔子完美无缺的神话形象。

一、孔子的仁爱、仁德思想

(一)孔子以仁爱治国

影片《孔子》所截取的时代:外有戎狄入侵,内有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鲁国政权被三桓掌控,他们为所欲为、嚣张跋扈,却与孔子的仁政、德治、仁爱思想狭路相逢。孔子就是要用仁爱、仁德,用大爱拯救鲁国,尽管在那样的乱世,孔子仍想方设法弘扬仁爱思想,很多人也因此深深地打上了仁爱的烙印。片中,孔子为了实现“礼乐仁和”的梦想,他不仅传道授业、专心培养学生,还坚持用周礼治国,任中都宰不过一年光景,让中都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局面,这也印证了影片中孔子所说的:“用周礼治国,一年可有小成,三年必有大成。”也正是他的这一思想真正让鲁君折服了,从一介布衣,接连被提拔为中都宰、大司寇、代国相,也让鲁君看到了希望。孔子在谈到如何治理鲁国,如何让鲁国强大起来时,有一段话让人记忆犹新:“百姓知廉耻、有品格、选贤能、修信用,贼不作、谋不用……男人安本分,女人有归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大同。”孔子不是效法齐国以刑罚让百姓惧怕来治理国家,而是要以德、以礼,让国家强大,让百姓安居。

然而当时的鲁国现状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孔子的理想与现实社会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真可谓世事难料。掌控鲁国政权的三桓——季氏、叔氏、孟氏,并不愿意看到鲁君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当孔子雄心勃勃地要重整鲁国,推行礼制,实现天下大同,彻底改变鲁国局面之时,鲁君却没有看透齐国费尽心机的离间,也禁不住三桓的威胁恐吓,轻易就强迫孔子放弃“堕三都”计划。尽管孔子的政治理念、仁爱思想是那么美好,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却是那么的无助、无奈,早已变得苍白无力。世人之所以尊称孔子为“圣人”,就在于他与常人的不同,孔子坚信天下大同的社会迟早会实现,他要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了解仁者爱人的理念,于是,孔子毅然离开鲁国, 告别安稳的生活,踏上周游列国之路,尽管路途凶险,他却一定要去实现他的伟大的理想抱负。

(二)孔子以仁德服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影片中“活祭”中又一感人的片段,为救季府一个陪葬的小奴,不惜得罪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武士,甚至冒死请求废除以活人陪葬的恶习,这一举措震动了朝野。“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社会的动荡不安,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孔子并非只想救出逃奴漆思弓一人,他想到的是这一恶习带来的后患,想到的是鲁国的百姓。他不怕世俗的压力,不惧三桓的势力,冒死向鲁君谏言,并以此为契机,变古改制、推陈出新,凭借他的仁德的理念,让反对势力哑口无言,从根本上彻底废除了在鲁国实行多年的“古理”——以活人陪葬的恶俗。孔子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仁德大爱,竭尽全力挽救身处灾难中的人们,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奴,这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魅力。

再如,卫国的君夫人南子,美丽、淫荡却深谙政治,连她自己都认为是名声不好的女人,她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她是卫国真正的政权的掌控者。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其内心深处早已确认孔子“是有本事的人”。卫国也不惜重金礼贤下士。南子这样放荡不羁的女人在孔子面前,却没有了一丝强势,也只有跪地拜师的份了。孔子的人格魅力、仁德理念,让南子从心底发出了慨叹:“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可见,无论是谁,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权势者,在正直善良的孔子的仁德、大爱面前,瞬间都变得渺小了,也都只有钦佩和洗耳恭听了。

除此之外,“夹谷之会”又从另一个方面勾画出孔子面对一贯恃强凌弱的齐国,凭借他的仁德之心、凭借他的大爱思想,不仅没有丝毫的惧怕、退让,相反还对盛气凌人的齐君晓之以理、据理力争,迫使齐国君臣在他的“君子无戏言,言必信、行必果”的仁德理念下,信其德行、以礼相待,并宣布永弃干戈。孔子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成功收复失地——汶上三城。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0/1013/480.html



上一篇:婺剧,中华传统的优美惊艳海外
下一篇:《山海经》里的海外奇遇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