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侨报在机遇与挑战中前行的华文报刊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侨报》是1990年创刊于美国纽约的著名华文报刊,且是目前海外唯一一家采用简体字发行的中文报刊。自创刊伊始,《侨报》即以“谋求华人福祉,关怀故土吾民和放眼世界”的宗旨寄

《侨报》是1990年创刊于美国纽约的著名华文报刊,且是目前海外唯一一家采用简体字发行的中文报刊。自创刊伊始,《侨报》即以“谋求华人福祉,关怀故土吾民和放眼世界”的宗旨寄寓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关切。①近年来,在传媒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侨报》也顺势而为,谋求跨区域发展。在此过程中,它在抓住时代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境。学者们集思广益,为有助于解决《侨报》所面临的困境提出若干建议,诸如呼吁中国政府增加对它的支持力度等。这些建议十分中肯,但仍不乏疏漏之处。本文尝试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客观性”与“爱国性”兼具的新闻立场

媒体都有自己的立场,《侨报》也是如此。简略地说,《侨报》立场的特点可被概括为爱国性与客观性。

爱国性方面,学者们业已指出,《侨报》与由台湾《联合报》创办的《世界日报》、作为香港《星岛日报》在美国延伸的《星岛日报》、隶属于香港明报集团的《明报》相比,呈现出政治色彩谱系的差异性。②《侨报》自创刊伊始即在发刊词中指出:“我们生活在海外,尤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一个没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民族,是叫人瞧不起的,是无法并立于世界各大民族之林的。”③这一情感基调决定了《侨报》情系祖国的办报宗旨,也因此使其在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侨报》和《世界日报》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报道为例,二者的报道倾向呈现出明显差异。“《侨报》看好依法治国前景,肯定会议意义,称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世界日报》虽承认会议主题的进步意义,但对中国法制前景并不看好,认为党与法的关系会影响法治的实施。”④不难看出,《侨报》的报道对维护祖国的国际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

《侨报》立场的客观性则是由其海外视角决定的。《侨报》致力于向读者提供及时、客观、准确、公正的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新闻、国际新闻、美国新闻、本地新闻、工商新闻和财经资讯,其受众是广大的华人读者,采编团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多元文化的碰撞要求它采取相对客观、公正的视角审视美国、中国等地的新闻事件。就有关中国新闻事件的报道来说,《侨报》站在海外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审视,往往能关注到国内媒体观察不到的方面。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海外对中国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侨报》作为报道中国新闻事件的重要媒体,毫无疑义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如此,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海外华文媒体的舆论力量,加强与它们的交流并提供政策支持,《侨报》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中的佼佼者,受到重视和支持是自然而然的事。早在1995年,广东八报(《深圳特区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珠海特区报》《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晚报》《江门日报》)即与《侨报》合作,合出《侨报》“今日广东”版,这一模式至今仍在延续,且已扩及浙江等中国其他省份。伴随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的加强,《侨报》已经并且将进一步抓住“中国机遇”,推动其更好、更快地发展。

但是,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中的一员,《侨报》也面临着整个华文媒体共同面临的困境。蔡敏玲指出,海外华文传媒对外传播具有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由于文化土壤贫瘠、人才素质稍逊等原因造成的媒体本身原始驱动力匮乏;新闻内容价值密度低、商业气息过重;语言屏障尚未突破,华语市场日渐萎缩;新媒体发展迟滞,技术力量薄弱等。⑤

此外,《侨报》还面临着若干挑战。游江曾指出,《侨报》在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同行竞争的挑战、中国新闻报道优势渐失、人才短缺与市场规模有限等。具体地说,在同行竞争方面,《侨报》既面临着《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两家华文日报的较强竞争,也面临着如社区周报、电台、中文网站等其他性质华文媒体的竞争。在报道优势方面,21世纪以后美国华文媒体的意识形态色彩逐渐转淡,对中国新闻的报道得到加强,同时,有些华文媒体大肆渲染中国的负面新闻,吸引读者,而《侨报》则因报道风格严肃而被贴上“大红标签”。在人才方面,《侨报》能满足基本运营,但缺少合格的记者与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在市场规模方面,《侨报》的受众人口太少,市场有限。⑥

当然,在《侨报》人的不懈努力下,上述困境与挑战正在被不断克服。近年来,《侨报》为突破困境、应对挑战做出很多努力。其中,较主要的有:增加栏目,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推进新媒体建设,打造纸版报刊与新媒体互动的全媒体平台;在新闻密集地区增派记者,加强采编网络建设等。这些举措已取得很大成功。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1/0224/592.html



上一篇:论海外瑶族文献的保护与利用以牛津大学图书馆
下一篇:海外在华新闻新媒体付费阅读的困境与转型基于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