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海外契丹学研究管窥基于对英文论文的梳理(2)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器物类研究 岛田正雄于1950年在《亚洲艺术》杂志第13卷中发表的《辽代死亡面具》7Masao Death-Mask of the Liao Asiae,Vol.13,No.4 (1950),介绍了东京大学文学院考

二、器物类研究

岛田正雄于1950年在《亚洲艺术》杂志第13卷中发表的《辽代死亡面具》7Masao Death-Mask of the Liao Asiae,Vol.13,No.4 (1950),介绍了东京大学文学院考古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由青铜薄片压印而成的面具。面具长25、厚0.17厘米,两面均附着有小金点。作者推测这件面具可能出自中国辽代。他虽然未能确定这件面具的具体发掘地点,但指出相似器物常见于民国时期的热河省8热河省,民国时期行政区划的省份之一,辖区分布在现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及辽宁省等地,省会为今承德市。。此文的写作目的在于证明以上论断的正确性。罗伯特·崔特·潘恩于1964年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简报》杂志第62卷中发表了《辽代的一顶王冠(公元907~1125年)》9Robert T.Paine,A crown of the Liao dynasty (907-1125).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Vol.62,No.328 (1964),一文。文章作者系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他在文中对馆藏的一顶银冠与出土于中国辽代的银冠进行了比较分析,纠正了该馆原东方部主任富田幸次郎将其鉴定为圣骨匣牌匾的错误结论,重新确定了这项银冠的出处、功能、设计特点和象征意义。此外,他还在文中肯定了本馆展品保护研究室负责人威廉·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技术手段恢复文物原貌以纠正错误观点所做出的贡献10刘银成:《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辽朝银冠研究述论》,《中国辽夏金研究年鉴 20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383~388页。。沈雪曼于2005年在《亚洲艺术》杂志第65卷中发表了《尸身问题研究:以河北省宣化县辽墓中的尸身为例》11Hsueh-Man matters:manikin burials in the Liao tombs of xuanhua,Hebei Asiae,Vol.65,No.1 (2005),一文。文章从死后生活的愿望、道家思想、宣化辽墓中的陪葬器物等方面分析了契丹人精神世界中希望脱离人世、祈求再生成佛的观念,对死后不朽或尸身复活的渴望以及他们在死亡观念上对各种传统思想的融合等问题。

三、建筑类研究

夏南悉于1994年在《亚洲艺术》杂志第54卷中发表了《辽代建筑传统的形成》12Nancy Shatzman an architectural tradition in the Asiae,Vol.54,No.1/2(1994),pp.5-39.一文。文章从木制榫卯结构的传统、独乐寺观音阁、木制佛塔、奉国寺大雄宝殿、其他木制榫卯结构的寺院、辽代建筑特征总结、10世纪辽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建筑、墓室与砖制佛塔等方面探讨了辽代建筑传统的形成及特点。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说明契丹游牧部落在定居社会边缘的生活方式以及形成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文中指出,契丹人在建立王朝之前从未崇拜过寺院中的神祇,而是代之以信仰萨满教。他们既不生活在城池中,也不像汉人那样将尸身安葬于砖墓中。在王朝建立后,他们开始营造建筑工事。辽朝建筑是在借鉴和吸收中原建筑形式和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辽朝人在其建筑传统的形成过程中结合本土和非本土的建筑环境对其原有的建筑风格进行了继承和改进。迪特·库恩于2000年在《通报》杂志第86卷中发表的《辽代建筑风格:是契丹人的创新和汉人传统的结合吗?》13Dieter architecture:Qidan innovations and Han-Chinese traditions? .T'oung Pao,Second Series,2000,Vol.86,Fasc.4/5 (2000),从辽代地上建筑、辽代建筑特征与辽墓壁画图案、辽代地下建筑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辽代契丹人和汉人工匠的选用、地面建筑风格、墓室藻井、墓壁莲花、二十八星宿与八角平面图造型、辽墓研究方法以及辽墓建筑特征等问题。夏南悉于2001年在《通报》杂志第87卷中发表的《对于迪特·库恩所写〈辽代建筑风格:是契丹人的创新和汉人传统的结合吗?〉一文的回复》14Nancy A response to Dieter Kuhn,Liao architecture:Qidan innovations and Han-Chinese traditions? .T'oung Pao,Second Series,Vol.87,Fasc.4/5 (2001),对迪特·库恩在《辽代建筑风格:是契丹人的创新和汉人传统的结合吗?》一文中翔实的论述和独特的观点表示了赞赏。在他看来,迪特的文章准确地引述了其所著《辽代建筑》一书中所明确表达的主旨,并对其进行了更为简明的论述。同时,他对此前未在著作中展开讨论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表达与迪特所持观点相异的一些看法。胡林(音译)于2009年在芝加哥大学发表了博士论文《城市景观与政治:内蒙古东南部辽代城市的形成》15Hu landscape and politics the making of Liao cities in southeast Inner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9.一文。此文分为两卷。第一卷主要从历史学和考古学视域下的辽王朝、辽代早期城市发展的开创性策略、辽代城市景观的设计与观念、人口流动以及物质迁移等角度探讨了考古学中的城市化理论在辽朝研究中的运用、辽朝的历史与考古概况、早期的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景观风格的形成、早期的权力角逐、移民管理、对城市规模的再认识、关于五京的传说与地理空间、城市观念、城市的居民构成与分布、城市的消费水平与商业发展情况。第二卷主要对上述论题进行总结并列述统计表和附录。其统计表和附录包括辽朝农业结构表、陶器碎片和编码统计表以及对考古学样本进行电子活化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的图表等内容。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1/0625/704.html



上一篇:唐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地方志海外流传史述评
下一篇:我国在海外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