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文摘·学术版》栏目[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刊物[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征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收稿[05/29]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古代“手工时期”基本制玉工艺示意图 “手工时期”坨具阴刻线道内之纵向磨擦痕 对于玉器这一工艺品,鉴赏其品格和技术高下的基础要素,必然也是线
古代“手工时期”基本制玉工艺示意图
“手工时期”坨具阴刻线道内之纵向磨擦痕
对于玉器这一工艺品,鉴赏其品格和技术高下的基础要素,必然也是线条。看得懂玉器上的加工痕迹,看得懂玉器上的线条,既是鉴别新老的关键,也是鉴赏优劣的要害。
二、“电机时期”的器具:横机、吊机和合金磨头
古代出唇璧与环套作示意图
古代深浮雕图案去料图
(2)、人力脚踏砣机带动砣具跟电机带动磨头的转速不同。不同的转速,致使呈现的加工痕迹不同。当代部分高仿阴刻线,是使用硅钢圆形锯片直接切割而成,即所谓的“电砣”仿古工,虽然在直线线道内形成纵向摩擦痕迹,跟古代砣具形成的痕迹很相似,但是由于电机转速过快且操作掌控难度较大,此类仿古工线条:一是线道边缘容易爆口,二是走线深度不够,线条容易虚浮臃肿。
四、“手工时期”与“电机时期”制玉工艺痕迹的主要不同
很多初入行的玩玉朋友都相信一句话:古玉比新玉粗糙。这句话其实是不值得一驳的,尽管古代加工工具相对简陋,但是由于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从来不惜工惜料,古代匠师以极度的工匠精神创造出了高度艺术性与高度工艺性相结合的精品。由于严苛的官方治玉制度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匠师技艺精益求精。
“电机时期”所用主机械主要分横机和吊机两种。横机是台式工作平台,以固定的横轴装配合金磨头雕刻玉器。吊机属于小型设备,不用横轴,驱动力一般较弱,适合装配小型磨头,进行精细雕刻。
一、玉器雕刻的分期
(1)、阴刻线条的线道内工艺痕迹不同,特别是带转弯、大弧度阴刻曲线的工艺痕迹,区别尤其明显:“手工时期”砣具运动的自传方向为纵向往返反复转动,因之带动金刚砂切割形成的阴刻线道内为纵向磨擦痕迹;“电机时期”合金磨头自转方向为横向同顺转动,因之刻划成的阴刻线道内是横向磨擦痕迹。此点差异性是工具本身所决定,在大弧度阴刻曲线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现代以高硬度圆形锯片切割的仿古工
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作者简介】苏迅,70年代生于江南小镇,壮年进城谋生,先后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从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于多家报刊发表百余万字,作品被《小说月报》、《海外文摘》、《人民日报·海外版》等转载。多年从事江南文化和中国玉石文化研究,有数十万字研究论文发表,曾获省市社科奖项。现居江苏无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zonghexinwen/2022/091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