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海外苗族研究文献代表性作品简析<sup>*</sup>(3)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美]杨道(Yang Dao)《转折点上的苗族》[5] 随着20世纪七十年代老挝苗族难民逐渐移民西方国家的趋势,一部分苗族成为了学者,其中一小部分也成为了专

四、[美]杨道(Yang Dao)《转折点上的苗族》[5]

随着20世纪七十年代老挝苗族难民逐渐移民西方国家的趋势,一部分苗族成为了学者,其中一小部分也成为了专门研究本民族的学者。跟移民澳大利亚的李亚(Gary Yia Lee)、移民美国的杨寇(Yang Kou)等一样,移民法国的杨道(Yang Dao)成为苗族研究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也成为第一个用西方语言写自己的民族的苗族学者。

20世纪60年代末,在老挝权力正式交接之前,杨道已经踏入了西方社会,他于1972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索邦神学院。1972年至1974年间在老挝皇家政府计划部任人力资源部门主任。1974年4月,老挝国王将其任命为老挝国家政治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不过,自从1975年5月巴特寮胜利执政之后,杨道被迫离开故土,移民至他之前求学的国家——法国。到了西方国家之后,杨道的学术生涯正式开始。1975年,杨道的博士论文《发展中的老挝苗族》(Les Hmong du Laos au Developpment)注Yang,Dao(1975)Les Hmong du Laos face au dé,SiaoSavath.发表,这也使他成为了苗族研究的权威学者之一。他的著作还包括人类学研究、老挝苗族历史研究、苗法/法苗词典、苗族神话传说、教材等。

《发展中的老挝苗族》在1993年翻译为英文,同时也添加了一段有关老挝苗族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状况,即“破碎国家的老挝苗族”。这一新版本重新命名为《转折点上的苗族》(Hmong at the Turning Point)因此而受到了更多的学术关注。

《转折点上的苗族》既是第一本苗族用西方语言写本民族的作品,又是为数不多基于1975年前老挝实地田野调查的著作,因此《转折点上的苗族》有着特殊的学术意义与历史意义。

该书的内容如下:第一章详细地描写老挝苗族特殊的历史与自然环境背景。这一段很清晰地指出了法国殖民统治下的鸦片市场以及苗族在该市场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是基于1969—1970的实地田野调查的“传统农村经济”民族志研究;以传统的农村民族志为基础,杨道也强调该农村发生的变迁以及国家政策对传统农村社会的影响。跟第二章的民族志形式相比,《转折点上的苗族》的第三章更反映出杨道的博士专业方向:经济与社会发展。跟王富文1989的作品一样,该片段仔细地分析出苗族的经济困境,包括他们如何能避免对鸦片种植的依赖。不过,杨道的作品的第三章实用性较强,他设计了一套合理的发展方法路线来实现老挝苗族的发展目标。他指出,老挝苗族的经济分三个阶段:传统经济、过渡期经济和战时经济。至于苗族的传统经济与格迪斯(Geddes,William Robert)的1976作品《山地的移民:青苗的文化生态学》(Migrants of the mountains:the cultural ecology of the Blue Miao (Hmong Njua) of Thailand.)[6]有比较价值。同样,与库珀(Copper,Robert)1986的著作《资源匮乏与苗族的反应》(Resource Scarcity and the Hmong Response:Patterns of Settlement and Economy in )[7]做比较有助于反映出不同国家苗族的过渡期经济。不过,在老挝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杨道的书提供的苗族战时经济的作品反而没有第二个,因此是很珍贵的学术资料。

杨道的成果也反映出他的政治立场。他对当时政府行为和“万象协议”的批评涉及到建国过程使各民族及政派达成和解的难处:一个到今天还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虽然其重要性是公认的,但是这一本书的不足之处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首先,《转折点上的苗族》没有很强的理论自觉性,他研究老挝苗族的发展过程,但对“发展”这一概念缺乏批判性,也没有很清楚的将他的发展理念置入当时的发展理论话语背景当中。在1993年的翻译发表时,有的学者批评有关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苗族状态的第四章《破碎国家的老挝苗族》太短,也没有表现出对九十年代老挝苗族现状或者学术研究的深刻理解。

五、结语

通过以上几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著名学者的著名作品的简析可以看出,鸟居龙藏与萨维那的研究,学术价值很高,影响力非常大,但是为自己国家利益服务的研究动机十分明显。相对而言,王富文学术思想比较独立。而杨道的立场与以上三位研究异文化的,相对于研究对象——苗族而言的“他者”学者又不完全一样,作为海外苗族第一位研究本文化的学者,他在完成自己博士论文、撰写专著以及再版修订的过程中,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自己民族的关怀与思考。这些案例都足以说明,阅读任何一部作品都应该放到该文献产生时代、作者学术思想的来龙去脉等背景里去理解。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0/0805/401.html



上一篇:海外华裔生存现状:在中国与迁入国之间夹缝求
下一篇:浙江千人计划: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