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多元文化视野下宋代筝乐的海外传播研究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宋代之前,中国的音乐史包含的几乎全部是宫廷乐,而到了宋代,民间音乐开始成为了另一种主流音乐形态。音乐演奏场所从宫廷向民间的“瓦舍”“勾栏”,传统的宫廷乐与民间音

在宋代之前,中国的音乐史包含的几乎全部是宫廷乐,而到了宋代,民间音乐开始成为了另一种主流音乐形态。音乐演奏场所从宫廷向民间的“瓦舍”“勾栏”,传统的宫廷乐与民间音乐逐渐融合,形成了十分丰富的音乐系统,包括说唱、戏曲、民族乐器等等。其中民族乐器以古筝最为突出,宋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汉族音乐文化非常重视并大力发展,琴乐和筝乐也一度成为了宋代文人墨客,以及普通百姓所喜欢的音乐形式,所以说,宋代筝乐的发展与宋朝特殊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一、宋代筝乐海外传播的背景

(一)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宋朝的基本国策是重文抑武,即“重文教,轻武事”。此政策的影响下,宋代的词人多如繁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宋词作品。在宋代,诗词歌赋可以说是人们的日常,筝乐更是成为了从宫廷到民间,雅俗共赏的艺术。筝也在众多的宋词中得以体现,例如形容筝的形制方面,例如晏几道的《清平乐·红英落尽》中“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又如萧元之《菩萨蛮·断红流水香难觅》中“玉筝弹未了,倚柱人空老”等等形容筝。形容筝的音色感知主要有哀筝,苏轼的《江神子·江景》中“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寒筝,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中“流恨入寒筝,离合君臣良苦”等等。

(二)盛况空前的海外贸易

宋朝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对宋代文化成就评价极高。在宋代,除了印刷和造纸方面的成就,丝织、陶瓷、造船、航海等等行业都有了重大的发展,正是这些带来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在我国封建时代,宋朝的对外贸易可谓独树一帜。借助于发达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以及手工艺品等,拉开了繁荣贸易往来的帷幕,相较于之前的朝代,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更为广泛,有众多的著作专门记载着海外情况,例如《岭外代答》、《诸蕃志》等,其中涉及到的国家包括东非、北非诸国,与中南半岛以及南海诸国也交往甚密。甚至设有专门的与高丽和日本的贸易往来的港口。

二、宋代筝乐的海外传播

古筝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乐器,在众多的民族乐器中,古筝的传播以及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宋代筝乐在宋特有的政治背景以及频繁的海外贸易的推动下,加速了古筝艺术海外传播的步伐。

宋代初期,统治者为了显示政权的正统性,被废弃很久的礼乐制度重新恢复。重建礼乐在整个宋朝历史上都一直在进行着。有关于乐律在整个宋朝文化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例如宋徽宗时期,以魏汉律为基础的来制定的大晟乐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宋代音乐不仅仅是作为服务宫廷,借以给统治者们带来乐趣的工具,也是作为一种邦交礼仪的形式。在宋徽宗政和年间,就多次向高丽传授乐谱,并赠送全套的演奏乐器,并命令乐府对高丽来使进行教习。当时,由于宋朝国强富有,高丽王族对宋朝文化的接纳度很高,北宋时期的大晟乐更是被高丽王族采用,用于祭祀。筝本身是作为一种伴奏乐器而存在的,在这种背景下,宋代筝乐也随着两国邦交而流入外邦。

早在唐朝时期,古筝就已经传入了日本、高丽,而在宋朝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传播更为广泛。

(一)日本筝乐

古筝在日本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中国筝乐同源却又各自发展。筝乐在盛唐时期随着两国频繁的文化交流传入日本,在公元8世纪,中国的十三弦筝传入了日本,并与日本本土的音乐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变成了日本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本自身的风度习惯、民族特性以及审美需求各方面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日本本土音乐特色日本筝乐。在宋朝时期,筝乐在日本的发展已经较为广泛,从专供上流阶级,流传到了民间。筝是常用的伴奏乐器,日本的僧人贤顺将九州流传的筝伴奏乐与中国的琴乐结合创作了《组歌》,并创立了筑筝流派。

传到日本的筝乐,开始时是作为雅乐合奏中的伴奏。在平安时代,逐渐演变成“催马乐”和“朗咏”两种歌唱形式的伴奏。主要流传的地方是日本的九州,在上流阶层的女子,都流行传唱歌曲式的筝曲。但是随着贵族阶层的没落衰败,上层社会的女子的逃亡,散居,也将筝乐带向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在南北朝时期,贵族阶层势利的衰落,使作为宫廷仪式的音乐的雅乐在贵族的学习中依然盛行,筝作为弹奏乐器也成为当时女子修养的标准。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0/1013/482.html



上一篇:《山海经》里的海外奇遇
下一篇:2018年桑给巴尔病虫害治理海外培训班开班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