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英语文摘》杂志是如何为英语学习者赋能的?(4)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比如,早在2016年,我还未真正进入科技行业的时候,我就通过《英语文摘》了解了马斯克和他的伟大事业,后来我就持续关注着,与此同时,我也养成了

比如,早在2016年,我还未真正进入科技行业的时候,我就通过《英语文摘》了解了马斯克和他的伟大事业,后来我就持续关注着,与此同时,我也养成了关注科技最新动态的习惯。

与大师对话
在《英语文摘》中,经常会有一篇类似于人物传记的文章,不过很遗憾的是,大部分都是对逝者的怀念。
在我过去的经历中,我非常喜欢阅读各种人物传记,无论是在世的还是已故去的,从这些大佬这里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也有了不少奋斗方向。
正如现代作家臧克家的那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些为世界做过贡献,并改变世界发展进程的名人,其实只是肉体的消亡,但其带来的精神却是永世长存、不可磨灭的。通过追忆这些名人的过往,探寻其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发展历程和心路历程,学习他们的智慧经验,可以让我们有所领悟。
比如,在某一期杂志中,小编专门选摘了一篇对前西德总理施密特的怀念文章,这篇文章分为了几个模块,首先是对于施密特的总揽性介绍,回顾其在重要历史阶段的行为,然后是介绍施密特家族和施密特本人的历史,最后以“军控”作为施密特的争议点进行收尾。
和大部头的人物传记不同,这样的怀念文章是经过浓缩后保留关键信息的,重点放在其人生道路上贡献的成就,减少对其过往经历的介绍。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很多这种类型的怀念文章,其标题中必有一句浓缩了精华的表述,甚至浓缩到一个形容词,让我们获得最基本,也最接近于盖棺定论的信息。
我在上一篇提到,对于语言的转换其实是一种信息块的转换,有不少英文单词是找不到一一对应的中文词语的,因为这个英文单词的信息承载量远大于一个或两个中文单词,我们常常会看到要用一句话作为一个英文单词的译文。
比如,这篇文章的标题就给我们提供了两个信息,即施密特是(前)西德总理,也是一位具有变革精神,带领(前)西德走向真正转型的领导者。transformative这个词也承载了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到文中进行仔细发掘。

与情感对话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贫困地区的人们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临食物短缺、饮用水短缺、医疗救治资源短缺和种族歧视等问题,很多问题依然需要有识之士去关注,也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协力解决,为创建美好的世界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在《英语文摘》中,我也经常会看到令人揪心的报道,比如2015年11月的这篇封面报道,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在这一年,艾兰一家为了逃离叙利亚的战火,而选择了铤而走险,想从土耳其的博德鲁姆海湾偷渡到希腊的科斯岛,就在偷渡的过程中,艾兰一家家破人亡,艾兰家这位天使般的3岁男孩永远长眠于海滩,令人心碎。

一张令人心碎的照片改变不了什么,作用也是有限的,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够从这张照片中开始反思,相信任何悲剧都不会再次重演。
《英语文摘》杂志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

面向未来
《英语文摘》这本杂志我将会一直读下去,在我的工作室中也始终会有这位老友的一席之地。
我是较早一批拥抱电子书的爱书人,对于电子书并没有和别人一样的不适应感,毕竟在很多场景下,电子书要方便很多,特别是在通勤的时候。但我并没有把纸质书抛弃,在我心里,纸质书和电子书是同等重要的存在,而有些书是永远会以纸质书的形式使用并收藏下去,就比如《英语文摘》。
以下照片就是我其中的两大杂志储藏库,所有的杂志我会珍藏在塑料文件盒中,除了《英语文摘》外,还有一些不同类别的杂志,《英语文摘》从正式开始看的2005年下半年至今,差不多快16年了,按每月1本算总数就有192本了,差不多19盒,确实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