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华锺彦集外文三篇(7)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所以我们若追求词学起源的时间问题,要找词体最初的雏形所在。杜佑《通典》和段安节《乐府杂录》都载有隋炀帝游江都时做的《安公子》,而《艺苑卮

所以我们若追求词学起源的时间问题,要找词体最初的雏形所在。杜佑《通典》和段安节《乐府杂录》都载有隋炀帝游江都时做的《安公子》,而《艺苑卮言》又说他的《望江南》最古,实在这都当不起最初的。《南史》载“陈后主每引宾客对张贵妃等游宴,使诸贵人及女学士共赋新诗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为曲调,其曲有 《玉树后庭花》。”(《通典》谓大唐武太后时,犹有此调。)今万红友的《词律》,犹载此调。再由历代的认句看来,更可以证明他是侧艳之词——“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钟动晓楼空”;“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后庭余唱落船窗”;“后庭新声叹(一作笑)樵牧”;“不知即入宫前井,犹自听吹玉树花”等等诗句,都可以证明陈后主时,已有词了。这还算不了词的原始呢。

《梁书·文帝诗序》:“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欧阳炯《花间集序》说:“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这南朝宫体就是指梁而言。《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梁天监十一年,武帝改《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江南弄》七曲:一曰《江南弄》,二曰《龙笛曲》,三曰《采莲曲》,四曰《凤笙曲》,五曰《采菱曲》,六曰《游女曲》,七曰《朝云曲》。 ”而《乐府诗集》又收梁昭明太子《江南弄》三曲:一曰《江南曲》,二曰《龙笛曲》,三曰《采莲曲》。沈约又有《江南弄》四曲:一曰《赵瑟曲》,二曰《秦筝曲》,三曰《阳春曲》,四曰《朝云曲》。这些曲调的句法,长短叠宕,并皆相同。不是词的雏形是什么呢?不过当时沈约阐明四声,为时无几,故每句平侧,未能一致诺和罢了。《词苑丛谈》载有“梁武帝《江南弄》云:‘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耀影垂轻阴。连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立踟蹰。’此绝妙好词,已在《清平调》、《菩萨蛮》之先矣。”这一段话真是“我口所欲言,已言古人口”了。王弇州《艺苑卮言》说:“盖六朝诸臣,颂酒赓色,务裁艳语,默启词端,实为滥觞之始。”我认为这是最根本最合理的话。所以词的起源,我断自梁朝,梁朝以前,一时也找不到更可信的材料了。(至于《菩萨蛮》是否太白的作品,那另是问题,详见拙著《菩萨蛮考证》,载《河北省立女师学院期刊》二卷一期。故不俱论。)

按:《词学起源的时间考》原载1935年1月1日出版之《北强月刊》二卷一期,署名“华连圃”。此篇文章与《华锺彦文集》第三册《词学丛谭》第一章《词之起源》材料多有重合之处,但此篇文章论述更加详细和具体。

二、《工业人材对于国文之需要》

向来中国的工科学生,只是在声光化电的圈套里,过着齿轮式的生活。他们不肯把脑海中训练好的褶纹,从死板的方程式里解放出来,去注意到其他的科目,尤其是老生常谈的国文,好久不被人们重视。在原则上这是没什么可以否认的,若仔细去体念、考察,压根儿错误了。

因为任何事的成功,必有多数的基石、复杂的因子,绝没有孤独成立的。比方说:您走了十步远的距离,您的脚踏在地表面上,仅仅占了十个脚印的面积,假使您认为这十个脚印以外的地方,都没有用,好!把那没用的地方,完全撤下去,撤到十几丈深。同时,深洞洞的泉水,在下边翻滚,试问这十步的短距离,您还敢走过去吗?工业也是这样,若单在工业本身上作工夫,的确是不妥当的;必须顾及到周围环境及其他关系方面,才能收到伟大的成功。

国文,是工业人材一日不可少的东西,他是开发内心灵性的武器;他是介绍高深理论的良媒;他是推进科学进展的蒸汽机;他是广播世界文化的无线电;他又像药材中的甘草(甘草为百药之和),最能调剂机械生活的干燥,给与人们相当的安慰。国文,的的确确不是装饰品,不是玩意儿,不是像老生常谈那般的无用哟!

国文,诚然是技巧的、情感的、变化非常的,但在起初学习的当儿,谁也不能否认那固定的方法——读与看——读,不在多而在熟;看,不在熟而在多。文言文之熟读,与语体文之多看同样重要,无可讳言这是费时而又费力的。一个心灵冷静而理智的工业学生,往往用治科学的方法去治文学,否认了“读与看”的程式,以致凿枘不入。自然是他不能把自己的心得和思想表达于外,好像整个的关闭在高温度的暖室里,这是几多苦闷呢?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1/0114/548.html



上一篇:教育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外语教育发展新理念—
下一篇:海外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控探讨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