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海风今岁寒(3)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青衣说:“也许连这关帝庙.也快要没了。” 2 穿过高楼和车流,拐出城郊,进入城市东南边的密林。若干年前,一场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为热带植物

青衣说:“也许连这关帝庙.也快要没了。”
2
穿过高楼和车流,拐出城郊,进入城市东南边的密林。若干年前,一场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为热带植物提供了养分,把这片土地滋养得郁郁葱葱。我们穿过火山灰的子民,在日光见缝插针的明暗里,抵达了省城不远处的这个小镇。这个小镇如此靠近省城,却又散发着顽固的老旧气息。在路上青衣已经给我介绍了,别看这地方灰头土脸,海南岛上最有钱的人都出自这地方--肥沃的火山灰滋养了热带植被,但下锄便奇硬无比的火山石,让这里的人无法以庄稼营生,他们只能往外跑,从事商贸,富商因此而诞生。
青衣把车停在江岸边的一座破院子里,满眼尽是茅草,带着水汽的江风翻涌上来,茅草在我们身边流窜。下车后,我才看到,院子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坛坛罐罐,没有进炉烧过,还在晾晒。我伸手去摸一个仅有鸡蛋大小的茶壶,在快碰到的时候,青衣把我一扯:“别乱摸……”就在我抬头的瞬间,我和青衣被一双深灰色的眼睛笼罩了。木头为柱、锡皮为顶的屋子门口,站着一个矮矮小小的老头,上身一件破旧的迷彩服,绿色已然泛灰,似在泥中泡过,那笼罩中带着杀意的目光,就来自他。
“来了?”他对青衣讲。
“来了。”青衣递给他一根烟,低头给他点着。
老头狠狠吸了一口,烟从鼻孑L中喷出来,立即被江风吹散了:“上次不是来拍过了,又来?不就是捏泥巴,有什么好拍?”
青衣转身从车上拿下一本杂志,手指一划,说:“上次给你拍照,登出来了,你看看,这是你……”青衣一页一页翻着杂志,老头盯着杂志上的自己,也盯着杂志上的这座破败的院子:“人又老又丑,地方又破,拍出来,不丢人?我还敢见祖宗?”虽然埋怨着,脸上的冰霜却渐渐消散了,灰色的眼珠也有了点活气,连嘴角都带着一丝笑意了,那根烟就在他的笑意弥漫中越缩越短。青衣把杂志递过去,老头把满是泥巴的手在身上蹭了蹭,伸手要接,却又在青衣快要把杂志放在他掌心的时候缩了回去。老头转身去墙角的水盆中洗出一盆的浑黄,手掌在屋檐下挂着的毛巾上擦了擦,才脸色严峻地接过那本散发着油墨气的彩印杂志。
青衣就是在这家《海岛视界》供职,他采访老头的这期杂志,里面配发了很多照片,有老头正在拉坯的,有他静静端详着面前的泥堆的;也有一些无人的空镜头,比如这院子、院子外茂密的茅草,甚至还有一张是不远处的那条江,流水汤汤。或许这老头从没想到能在纸上观看自己和他所熟悉的地方,他猛地抬起头:“我不怎么识字的,这么多字,你写了什么?”
“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写。”青衣笑嘻嘻,又递过去一根烟。
“什么都写了?很多事是笑话来的,哪能写出来?”
青衣再次点火,把老头嘴角的烟点着,老头才算略微安静下来。老头缓慢地翻看着杂志,脸色越来越凝重。青衣指着杂志上的一张照片:“刚刚进来,我看了看,好像没看到有这个?”他所说的,就是他给我看过的专门烧给打掉的胎儿的那种陶器的照片--他竟然把这个也在杂志上登了出来。
“最近不烧这东西。你看看这院子里,都是人家订的货,这边是一批茶壶茶杯;那边是盘子,据说是要放到三亚那边的五星级酒店里的。这个,四四方方的这个,我以前也没捏过,一个年轻人开着车找来,丢给我一张图纸,问能不能捏,当场让我试。我捏了,他瞄了两眼,说可以,直接订五百个,还丢给我一个章,捏完之后盖上去……”我拿起一块晾晒中的四方陶器,手机大小,中间一个凹槽,有点像镇纸,也有点像烟灰缸,印章盖在底部,细细一看,是“海角故事”四字,像是某种旅游纪念品,但这东西能纪念什么呢?可也不好说,现在不就是这样完全不知用来干吗的东西才卖得好吗?
“很多订货的,说是看到杂志宣传才找过来的,可能就是你写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引来的人。”老头挥舞着青衣递给他的那本杂志,“这些订做的都捏不完,哪有时间去捏便宜货?”
“给你带来这么多生意,你得请我喝酒。”青衣有点苦笑,“对了,院子里这些,什么时候人窑?”
“这些已经晾晒有一段时间了,明天再看看干到什么程度,后天应该可以。”
青衣很兴奋:“到时我跟你一起守炉。”
“哪是你能受得了的?整夜整夜地盯着火光,天亮了眼前全是花白花白的,站都站不住,你能受得了?我叫了几个熟悉的小青年来,到时轮流看。不像以前了,我身体撑不住。”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zonghexinwen/2020/0914/445.html



上一篇:张学华 | 散文《太真湾遐思》
下一篇:苏迅:利用历史悠久的中国绿松石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