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海风今岁寒(7)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可惜,后来啊,厂倒闭了--说是什么改革,说厂里难以为继什么的……其实,没那回事。都知道的,厂关了,工人们穷了、散了,肥了某些人……肥了谁

“可惜,后来啊,厂倒闭了--说是什么改革,说厂里难以为继什么的……其实,没那回事。都知道的,厂关了,工人们穷了、散了,肥了某些人……肥了谁?不说,不说……唉……”不是工人的老林再不愿往下说陶瓷厂的事,反正,这之后,镇上的制陶业没落了。
老林还带我去陶瓷厂旧址看了,他说,这一代水岸,是不能下水玩的,当年厂里往江里倒了太多陶瓷碎片,下水的人没有脚底不被割破的,被割断脚筋的都有。
“不行了。我也快捏不动了。”老林流露出伤感。
一旦伤感,他就不打算再说什么了。
我是被老林的目光射得赶紧把杂志合上的。
我没法形容他的眼睛里隐藏着什么,但无疑那里面有着愤怒--他盯着我看了多久了?他扭头对着青衣大喊:“你把什么破事都写下来,我怎么见人?”青衣也不理他,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地说:“你还在意这些事啊?多少人都看过了,这文章还传上网了,看的人多了去了。哦,你不懂什么叫上网……反正啊,现在想不让人看,也不行了。不是还有人看到这文章,给你带来生意了吗?”
老林愣了好久:“还是不要当着我面看嘛,不舒服。”青衣哈哈大笑:“那你打小猫,是他看,不是我。”老林憋了好一阵气,长长地舒出来:“看吧,看吧,都丢脸成这样了,也不差你一个。”他随手捏起一块泥巴,手指飞快地摁动,就有一个人形在他手中出现。我从没见过那么灵巧快速的手,那几乎是按照某种既定程序在3D打印。泥人在老林的手中越来越线条清晰,而我则越来越觉得泥人看着眼熟,好像是我见过的某个人,又分辨不出。等老林把泥人摆在木桌上,青衣怪异地瞪着我:“把你捏得很像嘛……”
我这才发现老林捏的便是我。消瘦、面容憔悴,不是我又是谁?摆在木桌上的泥人,在寒风中发抖。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老林又抓起木桌上的“我”,随手往泥巴堆一丢,“我”陷入黄泥中,成了泥巴的一部分。我忽然冒涌上来一股难以抑制的悲伤。我从未以看待一个泥人的角度那样看过自己,而才一瞬间,老林又让我在黄泥堆中消失--老林以他的方式报复了我,让我快速“诞生”,让我更快速地“毁灭”。
老林精细地在衣角处擦拭着沾染泥巴的手掌,手指缝处反复来回好几遍,犹如把玩某种器物。他开口了:“这批货差不多了,明晚可以烧一炉。今天,你们跟我去一个地方。”
热带植被是一个巨大的谜。我们在谜中曲折而行,不断被带刺和带绒毛的叶子刮到,终于抵达谜底。谜底是一个三平方、高只有一米五的小房子,是一座江岸边很老的小庙,小到无法容人,小到里面只摆着一尊神像。海南岛上,这种小型的土地公庙随处可见,大多遗散在村前村后,在村人祭拜先祖时,顺便沾染一下香火。这一座无疑更加凋零,无人顾及,神像和所有庙里所见的没有两样--不管刻的是关二爷还是伏波将军,长得都一个样。奇特的是,这神像有着和别的神像完全不同的光泽,不是油彩涂在木头上的颜色,而是浑身黑褐色,俨然是一座陶像。
“以前规矩很多,泥器人炉前,都要拜神的;现在全不讲究了,我拜拜,也是做个样子,跟以前没法比。这几十年,什么都没了,尤其建厂后,什么都不讲究了,人炉前都忙着开动员会。厂败落后,更没人理了。”老林在神像面前摆了三个酒杯,酒壶往杯中注满,开始烧香点烛,他手一指,“看到没有,那边,对,就是那堆倒掉的墙,陶瓷厂的原址,才多少年,废成这样了……没人来这地方了,除了我。这神像,之前是木头刻的,据说还是好木头,前些年被偷了--神像都偷了卖钱,什么年代?我就捏了一尊,自己捏,自己拜,这东西,也就一堆土,没人贪图,没人要偷,倒安静了……”
老林又摆好一块五花肉,来之前他就说了,保佑烧陶顺利的这尊神,不爱吃鸡,爱吃猪;也不抽烟,倒是爱酒,什么酒都爱,包括各种啤酒。老林说得好像是他熟悉的某个邻居。老林把声音压得极低,口中念叨着,像是某种咒语--这种语调有韵律,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像江岸边的芦苇站起又伏下,像江水的波纹闪耀又黯淡。青衣看着老林,他被吸入某种情景中,老林鞠躬他鞠躬,老林站直他站直。老林掏出纸钱,在小庙前燃起,他甩给青衣一挂鞭炮:“点了!”噼啪声中,烟气被风急急吹散,纸钱烧出的灰也散落到草丛中。老林忽然问:“知道我为什么爱待在这儿吗?”
“这神很灵,能保佑你顺利烧陶?”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zonghexinwen/2020/0914/445.html



上一篇:张学华 | 散文《太真湾遐思》
下一篇:苏迅:利用历史悠久的中国绿松石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