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文摘·学术版》栏目[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刊物[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征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收稿[05/29]
海外中国史研究值得警惕的六大问题(1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欧立德为美国读者写的一本乾隆小传(2)Mark Elliot, Emperor Qianlong, Son of Heaven, Man of the World. London: Pearson, 2008.(编者注:该书中译本有[美]欧立德著,青石译
欧立德为美国读者写的一本乾隆小传(2)Mark Elliot, Emperor Qianlong, Son of Heaven, Man of the World. London: Pearson, 2008.(编者注:该书中译本有[美]欧立德著,青石译:《乾隆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年。),以“新清史”的角度来看乾隆及其时代,将中国人定性为汉人,认为中国仅是汉地,大清不仅仅是中国,又认为满族的文化采借,并未失去其族群认同,且将之与国家认同混为一谈,强调乾隆处在有心保持满族传统,却无法阻挡满洲特色逐渐消失的两难境地等偏颇论调。欧立德虽强调满文档案与非汉文资料的重要,但全书只举了几个满语单词,增添了两段无关紧要的满文注解,主要还是依赖汉文文献;然而欧氏对汉文的误读、误解,所在多见,对许多史事的理解也很不周全。行文简短诚然,正确未必。他除了说乾隆不是中国的皇帝(中文版却改为不是汉人皇帝),清朝非中国外,几无新意。然而此书译成中文后,居然在国内畅销,使欧氏在中国的读者远远多于其本国,岂非怪事?我与欧立德在北师大高等论坛对话时,就怀疑他的观点有日本渊源,不料他于会后在《上海书评》发表谈话,自己承认了他的日本渊源:
我在日本待过一段时间——其实我第一次认识狄宇宙教授就是在日本,我们两个人当时都在东京外国语大学跟随冈田英弘教授学习。所以,我想他肯定知道我和其他搞“新清史”研究的学者都很看重日本这方面的研究,我在自己的书里也提到了我受日本学者的启发有多大。仔细看我的书和文章就会发现,我在注释里面引用了很多日本学者的研究。这些事情我从不掩盖,相反,我对此感到骄傲。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哲学、文化的研究都非常优秀,成就很大。(3)《欧立德谈新清史及其争议》,载《上海书评》2016 年11 月27 日。
20 世纪60 年代我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读书时,曾与冈田英弘有一面之缘,知其观点,他就是“满蒙非中国论”的主张者。冈田英弘在其《从蒙古到大清》书中开宗明义地说:“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都是继承了大清帝国的领土,大清帝国于1636 年在长城之北的沈阳建国,1911 年在中国南部发生了辛亥革命,大清帝国于1912 年崩坏,而大清帝国的领土则继承自蒙古帝国的领土。”他明确说元、清都不是中国朝代。他说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明太祖包围大都,元顺帝虽退回蒙古,但元朝并未亡国,而是进入北元时代。大清建立之初便继承了北元,而后征服了明朝的领土,大清继承了蒙古帝国,所以满、蒙皆非中国,这就是冈田之书的核心论点。欧立德的谈话可以证实,“新清史”确实承袭了冈田的核心论点。
“新清史”质疑清朝汉化,说汉化是错误的观念,暴露专治一端的新清史学者的无知,不知汉化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是长久存在的事实,最有名莫过于北魏孝文帝的汉化。居住在乾嘉时代的外国人也认识到汉化的事实,注意到除剃发与服饰之外,所见都是汉文化,所遇到的满人都说汉语。中央民族大学钟焓教授的研究更指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都认同清朝是中国,无分满汉。大清是“内亚帝国”而非中华帝国、满人不是中国人等等,都是与史实不符的“新说”,不可轻信。没想到,两岸都有不少人对“新清史”的新见趋之若鹜,觉今是而昨非,仰望洋人的理论,盲目崇拜,还要大家向“新清史”好好学习。由于西方学术思想在近现代的突飞猛进,风靡全球,中国自“五四”之后,亦仰慕西化,追随西方。西方学说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固然有极其精微者,然学术“夹杠”(jargon)亦复不少,垃圾理论未尝没有。吾人采借,既能入之,复能出之,斯其宜矣。否则,盲目沿用,在学术上必然丧失应有的“主体性”(subjectivity);丧失主体性,即丧失学术话语权。国内有识之士已有此醒悟,检讨为何中国崛起而文化仍然“入超”?为何仍然用西方理论来解读中国学术?以至于出现文化认同的危机,丧失学术话语权。(1)参阅汪荣祖:《中国概念何以成为问题——就新清史及相关问题与欧立德教授商榷》,《探索与争鸣》2018 年第6 期,第58—62 页;汪荣祖:《新时代的历史话语权问题》,《国际汉学》2018 年第2 期,第8—16 页。如果连清朝历史的解释权,也要让与外人,岂不可悲!
上述六大问题:离谱的误读、严重的曲解、荒唐的扭曲、不自觉的偏差、颠倒黑白的传记、居心叵测的翻案,直笔指陈,历历在目,而相关著作均出自欧美著名出版社,执笔者也非泛泛之辈,已令人讶异;更令人惊奇者,国内书商不辨良莠,急不可待将之译成中文,且颇为畅销,甚至有国内知名学者为之唱和,溢美有加。难道“五四”时期的“拿来主义”、贻笑大方的“外国月亮”,仍然阴魂不散乎?予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1/062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