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文摘·学术版》栏目[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刊物[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征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收稿[05/29]
海外中国史研究值得警惕的六大问题(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普拉德认为,辛亥革命以后,清朝覆亡,仇满失去意义,王夫之又成为湖南人的资产、新湖南的认同,于是聚焦于湖南人在民初梦寐以求的自治。当宋教仁
普拉德认为,辛亥革命以后,清朝覆亡,仇满失去意义,王夫之又成为湖南人的资产、新湖南的认同,于是聚焦于湖南人在民初梦寐以求的自治。当宋教仁被刺身亡后,湖南的谭延闿宣布独立,虽被袁世凯派汤芗铭去镇压,但由于船山学社与船山思想在湖南的复苏,引发“湖南省籍主义”(Hunanese provincialism)的全面勃兴。但是我们知道,当时反对袁世凯的地方势力莫不宣称独立,独立于袁政府之外,那是反袁而非反华,所以袁世凯败亡后,包括湖南在内的各省,并未继续独立。普拉德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详谈湖南人杨昌济,说杨在湖南专注教育改革,是“为新国家奠基”,然后更进而说杨重新阐释王夫之,以强调湖南省的民族主义,要使王氏“狭隘的民族主义”成为“省的民族主义”,又在郭嵩焘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省籍公民”。在杨昌济教育下的湖南青年中,普拉德当然不会放过杨的女婿毛泽东,他于是大肆强调毛泽东的湖南主体性,说毛泽东热烈仰慕王夫之,并认为领导辛亥革命的是湖南人黄兴而不是孙中山。于是毛泽东成为湖南地方传统的继承者,并以唤醒湖南自任,他认为毛泽东在五四运动时领导的湖南反帝活动,不是关切中国之从外国解放,而是湖南要从“其他”中国人(如张敬尧)的压迫中解放。普拉德因而断言:“五四运动的主流涉及中国历史议题,反抗外国列强的干预,而湖南的活动家则涉及湖南历史议题,反抗中国之干预。”他显然把湖南人反抗张敬尧的统治,无端等同于反对中国人的统治;事实上,普拉德也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强调湖南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湖南的改革是全中国改革的一部分。然则,将湖南人与中国人强作区隔,又为何来?
但是普拉德并未放弃这方面的努力,由于湖南人赵恒惕在1920 年6 月赶走张敬尧,谭延闿主持省政,毛泽东在6 月23 日发表文章,呼吁乘此机会使湖南成为政治上与文化上的独立实体,他便说毛泽东要建立湖南共和国,强调“中国应分裂成许多小国家”,于是悍然将湖南的自治运动写成独立运动,全不顾自辛亥革命以来,地方对抗中央莫不宣称独立,旨在“铲除专制主义”,并非要分裂中国。广东人孙中山也曾在南方成立独立政府,难道孙中山也是分离主义者?若谓湖南是像瑞士一样的独立国家,湖南宪法不是省宪而是国宪,湖南人不是中国人,甚至不是汉人云云,岂非睁眼说瞎话吗?
普拉德得出如此离谱的谬论,多少也因他对吾国文字的隔膜。他引用湖南人痛骂郭嵩焘的名句:“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但他完全没有读懂这句话,将“拔乎其萃”译作“离开他的亲戚”(apart from his kin),将“不容于尧舜之世”译作“他不能容忍尧舜那种人”(Yao and Shun’s kind he won’t tolerate),显然连尧舜是何人也不知道。又如提到郭氏的诗句“海外人归秋色尽”,普拉德不解郭从英国归来时秋天已过,却译作“秋色注满一切”(the colors of autumn infuse everything)。又如“贾生祠宇疏泉石”,不解这是贾谊祠堂的景色,居然会理解为“这里的贾谊庙被石头溪床掩盖了”(here lies Jia Yi’s Temple,neglected by the stone creek-bed)。如此语文水准,如何能正确读懂中国的历史?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样没有水准的书,能不汗颜?遗憾的是,这本荒谬绝伦的书居然也已译成中文出版!
问题之四:不自觉的概念偏差
哈佛大学出版的另一本书,濮培德(Peter C. Perdue)的《中国西进:清廷征服中亚记》(1)Peter C. Perdue, China Marches West: The Qing Conquest of Central Eurasi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参阅笔者对该书的书评,载《汉学研究》2005 年第2 期,第523—530 页。也大有问题。这本书印制得特别精美,不仅纸张考究,而且还有彩色地图、照片与画像,但内容中有意与无意的偏见所在多见。濮培德对清廷长期征讨准噶尔有详尽的叙述,准噶尔原是漠西厄鲁特蒙古之一部,居西北金山,当明朝衰亡之际,即试图重振雄风,统合各自为政的松散部落,但一直到17 世纪后半叶出了强横的雄主噶尔丹才统合成功,将准噶尔扩张成中亚的一大政治实体。濮培德遂将清帝国、准噶尔蒙古、俄罗斯帝国视为中亚三要角。他提出三大帝国争霸之说,似乎独具只眼,但三国是否足以相提并论?沙俄帝国之重心远在欧洲,噶尔丹虽强横,然其所领不过是漠西蒙古之一部,无论就规模而言,还是就实力而言,均非清帝国之俦,更何况清朝与漠西蒙古早于清太宗崇德二年(1637)即确立了朝贡关系,岂能视为对等的敌国?此其偏见一。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1/062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