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文摘·学术版》栏目[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刊物[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征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收稿[05/29]
海外中国史研究值得警惕的六大问题(7)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康雍乾三朝的边疆政策显然有其一贯性,最后才能于乾隆朝彻底击溃准噶尔。濮培德于准噶尔之亡,备致哀悼,如他所说:“当最后的自由的游牧民族被庞
康雍乾三朝的边疆政策显然有其一贯性,最后才能于乾隆朝彻底击溃准噶尔。濮培德于准噶尔之亡,备致哀悼,如他所说:“当最后的自由的游牧民族被庞大的农业帝国所统治,草原不再,世界史上一则伟大的篇章也就结束了。”他还谴责乾隆执行“种族灭绝”(ethnic genocide)策略,甚至将之与希特勒的“最后解决”(final solution)相提并论,何其离谱?他还引用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的传闻之言,“清朝军队屠杀了男人、妇女、小孩,没有一个幸免”;既已死光,何来同一页所说“大批准噶尔人向清军投降”。濮培德将“剿”译作“灭绝”(extermination),不知是语言的隔阂,还是有意中伤?他一方面突显清朝的暴力,另一方面却又在贬低清朝的实力,描述乾隆如何“沮丧”(frustration),濮培德居然说准噶尔之所以灭绝,是由于其内部之分裂,而非清朝之实力。
清朝经营新疆,终于建省,应该是新疆成为中国一部分的历史过程,但濮培德却认为中国拥有新疆非历史之必然。他曾于叙述清朝向西迈进之余,提到美国的西进运动时说,加州或德州终于成为合众国之一部分,虽未必是历史之必然,亦是不能改变的成为美国一州之历史结果。清人虽尚无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但控御领土、划定疆界、制皇舆图,乃势所必然,濮培德的双重标准昭然若揭。
濮培德不认为清朝向西迈进是中原文化向边疆之西渐,他连满族汉化的事实都加以否定。他以满汉之分、禁通婚、宗教礼仪,特别以八旗制度乃清朝的统治基础,来否定汉化之说。其实,满人以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必有其自保之政策,然而为了维系帝国,满人不仅延续中华传统政体,而且开科取士,提倡儒学。所谓八旗制度,于入关后即已与帝制相矛盾,安能再由八王议政?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固然是多方面的,边疆地区的文化也必然是多元的,但清帝国毕竟上承明朝,下开民国,在政治、教育、经济、社会、文化等重大方面,都难以抹去汉化的烙印。清帝不仅以中国天子自称,而且经常前往曲阜,朝拜孔子。如果没有汉化,何以今日满族及其文化几乎全部融入以汉族为主的中华民族与文化?满族汉化的事实,并不随任何人的主观意愿而存亡。
濮培德的书虽以“中国向西迈进”为名来叙述清廷征服中亚,但他批评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将近现代中国的疆域视为当然,这多少反映出近年西方学者的看法,他们不认同满族从部落到建国是一个汉化的过程,认为满族建立中央集权的寡头政体是由于军事与行政之需要,而非仰慕崇高的中华文化。不过,无论如何说,正如现代中国难以消除西方的影响,清帝国也难免持续地汉化。他既然联想到19 世纪美国的“西进运动”(Westward Movement),自然应该知道现代美国的疆域也多通过征服与残杀而来,而此运动也具有以“浩浩天命”(Manifest Destiny)自许的强烈民族主义色彩,今日美国也是多民族的国家。如果这种发展趋势不是必然的,不是自然的,难道中国分为七块、美国分为五块才是正常的历史发展吗?
问题之五:颠倒黑白的传记
西方历史学者对蒋介石早已有定论,多认为是“那个失去中国的家伙”(the man who lost China),深信蒋政权之垮台要因在于其自身之无能与残暴;蒋氏退守台湾之后,在美苏对抗的冷战时期,又建立起令人难堪的右派独裁政权。但是近年来右派势力复起,又故意把蒋介石抬高,于是近年陶涵(Jay Taylor)的英文蒋传《大元帅: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的奋斗》(1)Jay Taylor, The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参阅汪荣祖:《评说陶涵蒋介石新传》,《传记文学》2010 年第1 期,第110—125 页。(编者注:该书中译本有[美]陶涵著,林添贵译:《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年。)出版,以“坚毅、忠诚、勇敢、廉洁”来溢美蒋介石;说他在台湾为民主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大陆的现代化提供了典范等等,都是信口开河,却由著名的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事实之谬误,不胜枚举,如谓辛亥革命时陈其美在上海举事,用的是五色旗;宋教仁在辛亥革命期间,是广州与武汉斗争的英雄;1935 年已经有了蒙古人民共和国之类,根本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
蒋介石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陶涵仅对蒋之言行做不同角度的辩解,时而以蒋氏的代言人自居,如谓“他自思是一有道德的、诚恳的儒家基督徒,其动机在谋求中国的统一、现代化与独立多于个人权力的愿望”,甚至一再为蒋介石开脱与洗刷,并将之作为论述的基调,而此基调对西方读者而言,或许有些新意,但对华文世界来说,大都是国民党内正统派、亲蒋派的老调重弹而已。事实上,陶涵曾经得到蒋经国基金会的资助,以及诸多亲蒋人士的口述,而他自己中文能力极为有限,对中国历史又认识不足,颠倒黑白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1/0625/702.html